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伟大的觉醒 伟大的革命
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
廉语金典
我们为创造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
锻造当代中国最显著特征最壮丽气象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1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廉语金典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唐太宗正是看到人民群众在隋末的农民起义中“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伟大力量,于是吸取了隋朝弊政的历史教训,进行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

  在政治上,他实行廉政,对行贿受贿、贪污腐化的官吏深恶痛绝,并严惩不贷;对那些廉洁奉公的官吏,则给予表彰和奖励。他广开言路,从善如流,特别欢迎大臣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他的缺点和错误。他任人唯贤,尤其是对那些曾经反对过自己的贤才,不念旧恶,以诚相待,委以重任。

  在经济上,他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方针,使农业在很短的时期内得到恢复和发展,到贞观中期便出现了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在军事方面,他勤于武备,彻底击败东突厥,并缓和了部分民族矛盾。在外交方面,他实行“和亲”等睦邻政策,与周围的少数民族、邻邦都能够友好往来、和睦相处。在文化教育方面,他大力兴办学校,仅在京师的国学里,学生就多达万人,就连夷族的子弟也不远千里前来求学。大唐王朝在隋末战争的废墟上,迅速建成了一个东方强国,周边邻国竞相来朝,大唐声威远播海外。

  贞观之治之所以取得这么多的成就,与唐太宗的以身作则有着很大关系,特别在虚心听取大臣意见方面更是与隋炀帝形成鲜明对比。唐太宗的虚怀若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求谏若渴。贞观初年,唐太宗曾对王公大臣们说:“一个人想看到自己的面容,必须要有一面明镜;一个国君想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借助于忠臣。国君如果自以为贤能,臣子又不匡正,想不陷入危亡失败的境地,怎么可能呢?前朝的事情不远,你们今后凡看到我做的事有不利于百姓的,一定要直言规劝。”贞观元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正直的君主任用了奸臣,就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忠直的臣子侍奉昏庸的君主,也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正直的君主和忠直的大臣相处共事,才能如鱼得水,那么天下就可以平安无事了。我虽然不算明君,幸亏你们多次匡正补救过失,希望凭借你们直言鲠议,以实现天下太平。”并下诏规定,宰相入宫商议国家大事,必须让谏官跟着进来,听一听如何处理。有话敞开说,自己一定会虚心采纳。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意思是,明智的君主能时时反省自己的过失,道德会更加完善,昏庸的君主总是力图掩饰自己的短处,则会永远愚蠢。他又说:“君主必须有忠臣辅佐,才能够自身平安、国家太平。隋炀帝难道不正是因为身边没有忠臣,看不到自己的过失,才使得罪恶和灾祸越来越大而导致国家灭亡的吗?如果国君行为不当,臣下又不尽职,只知道阿谀奉承,苟全性命,那么这样的君主就是昏庸的君主,臣子就是阿谀的臣子。君主昏庸,臣子阿谀,那么距离国家的灭亡就为期不远了。现在我要使朝廷君臣上下恪尽职守、勠力同心,共同成就一番功业。你们一定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及时指出并纠正我的过失,我们君臣之间切不可因为开诚布公、指出彼此的过错而相互误会和怨恨。”贞观三年,唐太宗对司空裴寂说:“近来有人上书奏事,条数很多,我都贴到卧室的墙壁上,出入时看看想想。之所以要这么孜孜不倦,是想把臣下的想法都弄清楚。我每当一想到治国大事,有时要到三更以后才睡觉。我也希望你们多用心,以符合我的心意。”贞观六年,唐太宗对大臣说:“做君主不容易,做臣子也难。我又听说龙虽可以驯养得听话,但喉下仍有逆鳞。你们要敢于犯逆鳞,各自进上奏书。”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问魏征:“近来朝臣都不议论政事,这是为什么?”魏征回答说:“胆小怕事的人,心存忠直而不能进谏;被疏远的人,怕不信任而无法进谏;贪恋禄位的人,怕不利于自身而不敢进谏。”唐太宗说:“我常想,人臣要劝谏,动辄害怕有死亡之祸,这和赴鼎镬被烹杀、冒刀剑被斩杀又有什么两样?因此,忠贞的臣子并非不想尽忠,只是尽忠太难了,所以夏禹听了好的意见都要拜谢臣子。我如今敞开胸怀接受谏诤,你们无须因为害怕而不敢把想说的话说出口。”

  从善如流。唐太宗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苏轼曰:“太宗之从谏近乎圣。”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有个女儿,十六七岁,是个绝代佳人。文德皇后得知后,请求唐太宗留在后宫作为嫔妃,唐太宗就决定聘她为充华。诏书已经发出,册封的使者尚未动身。魏征急忙进谏说:“该女子已许配给陆家,古来有德的君主,都能想百姓所想。所以君主居处台榭,就想使百姓有房屋安身;君主吃美味佳肴,就想使百姓不受饥饿;君主看到嫔妃,就想使百姓有婚配成家的欢乐。如今郑氏之女,早就许了人家,我惧怕圣上的美德有所亏损,希望圣上多加考虑。”唐太宗听了大吃一惊,狠狠责备自己,下令即刻停止册封,并连夜派人把该女子送还夫家。 (32)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