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个日夜披荆斩棘,600多个日夜风雨兼程。在“四城联创”的道路上,马村区坚定不移。
600多个日夜,马村与文明同行,砥砺奋进,留下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600多个日夜,历经锻打淬炼,马村追梦文明城市的足音一路铿锵。
2018年,马村人迈着奋进的步伐,向着“文明梦”大步迈进;2019年,光荣榜上,会有他们闪亮的名字!
“四城联创”是梦想,更是事业
马村区将“四城联创”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统筹推进,着力完善城市管理、培育文明风尚、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在更高起点上向着“文明梦”迈进。
该区区委书记宗家桢不止一次在督导“四城联创”工作中强调:“四城联创”既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过程,要牢固树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理念,切实把城区的文明形象和群众的文明素质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近两年来,从烈日炎炎到狂风暴雨,为了共同的梦想,该区各分管领导始终坚持每周带队现场督导,风雨无阻。全区各级党员干部群众的身影,出现在城区每一个角落,用实干托起“四城联创”的美丽愿景。同时,该区大力实施“创业就业、便民畅通、优质教育、优质医疗、全民健身、依法治区、平安家园、文化家园、绿色家园”等一系列工作,让“四城联创”梦想成为现实,成为全区上下共同为之奋斗的事业。
“四城联创”为荣誉,更为获得感
当顶层设计与基层大众的意愿不谋而合时,就会产生一股巨大的正能量,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从“四城联创”号角吹响的那天起,马村区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创建高潮。在该区的各个角落,15万马村人时刻保持着火热的创建激情,文明之风吹遍该区大地。
12月25日,在该区文昌路与建设路交叉口,一位大爷拄着拐杖正蹒跚地过马路,后方让行的汽车无一催促和鸣笛,紧接着路旁一位身着“文明使者”的志愿者,快速来到老人身边,将其搀扶到对面,老人两眼微润,向志愿者和让行的车辆点头致谢。
这就是文明的力量,也是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该区始终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检验创建实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创建顽疾。该区机关干部和志愿者积极行动,集中力量开展交通秩序、市容环境、老旧小区、集贸市场整治和窗口服务提升“五大战役”,全面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城区的文明程度。
“四城联创”要冲刺,更要长跑
创建不易、巩固更难。近两年来,该区把创建“文明城区”的目标升华为创造“城区文明”,全区上下一心、凝聚共识,不断丰富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迈开了追求城区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的铿锵步伐。
在这场长达近两年的持久战中,上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下至中小学师生、社区群众、工厂工人,每个人都是主角。
“四城联创”不仅是城市面貌的改善,更是对市民文明素质的洗礼。
细心的群众会发现,如今,在马村的很多交通路口和公交站台,都能看到一群身着红马甲、手拿文明出行指示牌的志愿者。他们中,有超过70岁的白发老人,有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但此时此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明劝导员。
文明礼仪的细雨,润洒在该区的每一片土地上。在这里,“零障碍”服务不断深入推进,老百姓办事看到的是笑脸、感受的是效率、享受的是服务;文明善举不断增长,志愿服务者数量直线飙升……
“四城联创”,是一项久久为功的耐力比拼,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坚持常态化创建,持续巩固创建成果,15万马村人,为了共同的梦想,携手在路上…… 崔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