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12月24日,全市834人申报参加的焦作市中小学一级教师评审结束。通过材料评审、全员讲课答辩,753人顺利通过评审。至此,我市2018年职称评审圆满收官。记者从市人社部门获悉,今年,全市共有2843人申报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评审,2462人通过评审取得任职资格,评审通过率达到87%。
下放权限 优化服务
在职称分类改革上迈开大步子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简政放权和服务发展这个主题,在建筑业、卫生系统等多个行业和系统采取一系列新措施,推进职称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将职称评审当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和教师队伍提供优质服务的一项举措,在职称评审分类改革上迈开了大步子。
通过人社部门积极争取,我市继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市之后,再次被省人社厅确定为全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的两个试点市之一,并首次完成了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221名参评人员中有205人通过评审。焦作大学、焦作师专拥有职称评审自主权,今年首次进行了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
针对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经过深入调研、座谈,积极与省人社厅沟通,首先向省人社厅申请设立了民营企业建设工程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并出台了全省首家由省辖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的中级职称评审条件,虽然要求有一定的业绩条件,但更注重提高全员答辩考察申报人员的实际工作水平,并且积极向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人才倾斜,受到建筑行业的普遍欢迎。在今年进行的首次工程师评审中,814名申报人员中有601人取得工程师职称,较往年有较大幅度增加。
根据“放管服”改革要求,我市职称改革的重点是通过健全职称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工作机制、提供优良服务,进一步下放职称评审权限、畅通绿色通道、对基层一线倾斜、服务中心工作。
阳光操作 公平公正
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
按照国家提出的“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的作用”的导向,我市职称评审工作的理念是“倡导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倡导医生更好地救死扶伤、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为此,我市下大力气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多自主权。去年,我市在取消职称外语、弱化论文要求、取消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论文要求的基础上,修改了部分职称评审条件,使评审条件更加符合实际。
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省人社厅批准成立了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目前已评审通过了50余名工程师;下放了市委党校、焦作大学、焦作师专等高等院校所有系列、所有级别职称评审权,由单位自主评审、自主发文、自主办证、自主聘任。下一步,还将下放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权,具备条件的企业、行业协会也可以申请自主评审职称。
从今年10月份开始,我市陆续开展了民营建筑企业中级职称、卫生系列副高级职称、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员工中级职称、农业新闻中专技校中级职称、中小学高级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等一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全市共有2843人申报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每个系列从个人申报、单位推荐、材料审核到评委评审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市职改办层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了职称评审工作规范有序、阳光透明、公平公正。
“从程序上讲,单位对申报人的所有材料进行公示;单位和个人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承诺;市职改办严格按照申报条件进行审核;评委会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答辩评审。评审结束后,市职改办及时对通过人员在焦作职称网上公示,并对未通过人员未通过原因主动向单位反馈,确保职称评审公开透明。”市职改办负责人说。
“社会上一些人认为,讲课答辩、答辩环节,人为因素多、主观因素多,对评审的公平公正有着一定程度的隐患。”该负责人说,为此,我市人社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申报人随机抽签,按抽签顺序依次进行答辩,不允许透漏个人信息;所有工作人员定岗定位,不得串岗,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讲课答辩环节,全程录音录像,所有人员不得进入考场,确保申报人不受外界干扰;所有工作人员和评委报到后,通信工具全部上交,切断网络,实行封闭式管理;评审期间评委在会议室集中审阅材料,不得擅自离开评审现场;市纪检监察人员全程监督,确保职称评审全过程规范有序、公平公正。
“焦作职称评审风清气正、规范有序,为全省职称评审工作树立了标杆!”省人社厅有关领导对今年我市职称评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