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得益于党的扶贫好政策和当地的激励措施,大屯村贫困户吴守魁下功夫学习蔬菜种植技术,自建了一个蔬菜大棚,又流转了7个蔬菜大棚,种了2亩冬桃,今年一个大棚收入近3万元,现在他不仅脱了贫,还成了致富带头人。
王堡村的贫困户刘美丽,经镇里培训被推荐到磨头镇电商扶贫基地上班,她努力上进,不到一年就由客服晋升为办公室经理,工资也涨到了每月3000元。陈庄村的陈玉晓是村里的因病返贫户,她到电商扶贫基地做包装工,每天早来晚走,认真工作,日平均工资百元以上。陈玉晓说,不能老伸手向政府要救济,自己的“骨头长了肉”才有底气、有骨气。
让贫困户“骨头长肉”,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贫困面貌。说起脱贫攻坚中的这一喜人现象,磨头镇党委书记宋飞鸿说:“多数贫困户缺少的不仅是资金,更主要的是技术、门路和内生动力。”为此,该镇在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坚持“核心抓就业、重点抓产业”的工作思路,精准发力,2016年以来实现稳定脱贫414户1842人,占贫困人口的60%,实现了2个省级贫困村脱贫摘帽。
为解决贫困户缺乏技术和技能的问题,去年以来,该镇在27个贫困村累计组织实施24期“雨露计划”、劳动就业等技术技能培训,贫困户学员中取得电气焊、架子工、家政、厨师等技能证书的有260余人,考取汽车驾驶证的有55人。目前,该镇贫困户中从事汽车驾驶的有30余人、从事电商的有20余人,发展特色种植、外出务工近300人,这些人月收入3000元左右,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同时,该镇利用农村空闲学校、闲置民宅等创办“扶贫车间”,按照“村级管理、公司经营、贫困户收益”原则,利用第一书记专项资金和到户增收资金,相继建成了柳庄村不锈钢门加工、狮口村和崔庄村服装加工等3个“扶贫车间”,其中狮口村“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50余人就业,人均月工资2000元以上。
宋飞鸿介绍,在发展产业脱贫上,该镇坚持因村施策,宜菜则菜、宜果则果,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主导产业或脱贫项目。2016年,该镇扶持大屯村20户贫困户种植76亩冬桃,今年亩纯收入万元以上。大屯村31户、王堡村15户贫困户利用到户增收项目资金新建46座蔬菜大棚,今年每座大棚年收入3万元左右。今年9月份,大屯村利用扶贫资金30万元新建大拱棚15座,预计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5个。两年来,该镇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60余万元,精心组织实施了28个产业扶贫项目,助推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为解决个别贫困户“宁愿苦熬,不愿苦干”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该镇以脱贫榜样身边事教育激励引导,解决他们思想上的贫困,同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先扶持,全镇有8户游手好闲、破罐破摔的贫困户脱胎换骨,走上了依靠自己双手脱贫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