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王琦)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解放区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努力构建治水长效机制,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取得阶段性成果,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攻坚方法,努力打造“青山相拥、绿水环绕、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格局。
行动有序开展。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为积极推动河长制工作体系化、长效化、常态化,该区先后制订下发了《解放区河长制工作方案》《解放区河流清洁百日行动方案》《解放区2018年持续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解放区河长制“清四乱”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实施方案,完善日常清淤疏浚、生态修复、岸边整治等措施,积极开展河长制百日清洁行动。去年以来,累计投入人员1371人次、机械设备69台,共清理河道淤泥3000立方米,生活、建筑垃圾10287立方米,成效突出;开展了黑臭水体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出动人员2300余人次,完成黑臭水体征迁833户,拆迁面积28.4万平方米;开展涉河垃圾、杂物、排污口问题整改行动,关闭沿河400米范围内111家畜禽养殖场,封闭排污口127处,河道环境显著改善。去年年初,解放区河长制工作代表河南省在水利部河长制中期评估考核中受到了一致好评,在省督导组暗访河长制工作中受到通报表扬,为全区河长制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了良好的开端。
财政加强投入。为确保解放区河长制工作有效开展,该区财政部门不断完善保障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强化支持政策,进一步做好工程项目资金保障工作,先后融资21.8亿元,用于南水北调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黑臭水体治理等;下拨专项资金100余万元,用于河道管护保洁员招聘、培训及后续相关费用;安排经费27.5万元,用于“一河一策”治理;投资300余万元,用于农村污水治理,确保了河长制工作有人做事、有钱做事。
创新不断推进。积极探索河长制工作新模式、新途径,聘用了36个河道管护保洁员统一着装坚持每天巡查,专职清理养护河道;建立河长制信息化共享平台,让“治水”搭上“互联网+”直通车,实现对河长巡河情况实时督促、督查、警告;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提高河长制的公众知晓率和群众参与度,使微信公众号成为河道治理信息发布、河道管护监督、工作成效展示、热点问题回应的互动平台;积极探索“河长+”模式,协同相关部门联手打击涉河涉水违法行为,为截污、水域管理、清障拆违等工作提供执法保障。
制度日趋完善。不断深化河长制工作,努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护机制。在不断完善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增加河长会议、河长巡河、联席会议等14项具体工作实施办法。按照“一河一策”“一河一档”的要求,科学编制河长工作手册,全面量化河长具体事务,建立河长制工作“回头看”长效机制,通过不定期督查、暗访,建立问题台账,实行动态销号管理方式,将通报、整改常态化,力争解决过去河湖环境管理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确保各级河长及时巡河、治河、护河。
目前,全市水生态格局已初步显现,解放区河长制工作也步入正轨,为了让市民拥有山青、水净、河畅、湖美、岸绿的美好家园,解放区将不断提升涉水管理智慧,让更多的人享受水生态城市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