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②)
一个永恒主题
——化解矛盾,防范风险
“这日子不能过了。”28岁的史某第一次走进李玉香家事审判工作室时态度坚决,非要和丈夫敬某离婚。李玉香和她的团队从双方的孩子入手,劝导双方履行夫妻互帮互助的义务,创造有利于家庭和睦、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工作室的心理咨询师还对史某、敬某进行心理测试和疏导,帮助双方消除心理阴影,树立起重塑家庭关系的信心。最终,该案以史某同意撤诉结案,一起婚姻危机顺利化解。
到李玉香家事审判工作室观摩学习的外地法官这样评述:以前关注的是“为什么要离”“孩子归谁”“财产怎么分”,现在关注的是“发生了什么事”“再考虑下能不能不离”“化解矛盾、防范风险始终是法律调解的永恒主题”。
李某于1968年出生在中站区,1982年被过继给其在陕西的舅舅,母亲沈某1996年再婚。2017年,生病后卧床不起的沈某将李某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判决其履行赡养义务。随后,结合案件实际情况,李玉香和当事人沟通了好几次,不断做李某的思想工作。最终,李某接受了她的建议,每月支付赡养费50元,承担母亲医疗费的六分之一。
“我们调解赡养类案件的基本原则是化解矛盾、防范风险。”李玉香说,“如果只拿冷冰冰的法律条文去解决这些家庭矛盾,不利于矛盾的根本解决。”
前不久,经过李玉香家事审判工作室的不懈努力,一份特殊的调解协议在河南省女子监狱达成。家事调解因地制宜,狱中平息离婚纠纷,李玉香家事审判工作室做到了对风险早介入、早化解。通过帮助征迁群众化解家事矛盾、修复家庭创伤,助力焦作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工作,李玉香家事审判工作室在市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中发挥过特殊作用。
这种特殊作用还在涉外婚姻中得到发挥。去年7月13日,李玉香家事审判工作室就一起澳大利亚联邦法院的一个离婚判决作出效力承认裁定。此案是近年来我市首例申请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效力案件,为今后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中外人员经济社会往来提供了法律保障,一时间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一种创新动力
——关口前移,家事零诉
2017年4月,玉香家事调解工作室在山阳区艺新街道成丰路社区成立。这是引领全市法院关口前移、家事零诉的生动实践。
2017年5月26日,家住解放路四号院一号楼的王某到艺新街道家事调解中心反映,楼上刘某家漏水将他家的物品浸湿,要求刘某赔偿损失。李玉香和玉香家事调解工作室调解员多方联系刘某,现场查看漏水原因,耐心开导,几次调解,使刘某主动表示承担楼顶防漏维修费用,王某也不再坚持让刘某赔偿损失,双方共同将楼顶修好,握手言和。
玉香家事调解工作室成立至今,共诉外调处家事案件136起,化解邻里纠纷75起,调解成功率达91%,达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去年以来,成丰路社区没有发生一起因离婚、赡养、抚养问题到法院诉讼的案件,玉香家事调解工作室关口前移、家事零诉,初见成效。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成丰路社区的试点,市中级法院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成丰路社区的家事调解工作室(站)工作模式。全市各社区43个调解工作室(站)在两级法院的主导下,从律师、退休教师、心理辅导师、志愿者中选聘了382名调解员。同时,我市10个基层法院以李玉香家事审判工作室为引领,全部组建了以各自优秀法官名字命名的家事审判工作室,从员额法官中挑选政治过硬、思想品德高尚、热心和善于做家事调解工作的法官特别是女法官担任主审法官,如博爱县法院的李云霞家事审判工作室、修武县法院的杜洁家事审判工作室、山阳区法院的冯爱萍家事审判工作室、沁阳市法院的杨华家事审判工作室、孟州市法院的姚红霞家事审判工作室等,从而形成了中级法院、基层法院、社区三级家事调解工作室(站)工作模式,蹚出了全国家事审判新路径。
而李玉香家事审判工作室也在市中级法院党组的支持下,进一步建立完善了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离婚证明书、离婚冷静期通知、心理咨询师适度干预、人身安全保护令、上诉预上报等一系列家事审判制度。3年来,全市两级法院家事案件调撤率逐步上升、上诉率不断下降,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红利”不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