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2018年,武陟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三个更加注重”发展原则,坚持实施“六大战略”“六大工程”的基本思路,紧紧抓住乡村振兴、郑焦深度融合、“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等战略机遇,以建设郑焦深度融合首位节点城市为目标,凝心聚力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城乡融合和项目建设4件大事,坚持问题导向办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4项民生事业,深化改革营造干事创业的政治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集约高效的资源保障环境、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为集中展示一年来该县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武陟县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回眸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奋发有为谱新篇,春华秋实又一年。
2018年,武陟县粮食总产量预计达54.4万吨;落实耕地地力补贴6046.39万元,涉及农户13.331万户;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7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43家……
回望2018年,该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稳定粮食生产、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推进清产核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工作为重点,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农业产业化让农田更高产
时代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有了质的改变,对于农业来说,也需要与时俱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该县始终把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培育了一批品牌优、技术创新能力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产业化集群,目前斯美特面业、旭瑞畜禽、粤禽肉鸡、康利达畜禽等已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
同时,该县不断完善提升高标准粮田,结合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项目建设,指导广大农民适时开展科学应变管理,确保各项关键管理技术落实到户,切实保障粮食生产。2018年,全县夏粮产量达28.9万吨,秋粮预计产量为25.5万吨。
该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以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以打造“景观林业、产业林业、休闲林业、智慧林业”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廊道、河渠绿化、黄河生态涵养带、美丽乡村绿化、农田林网、林业产业、沁河生态观光带、现代园区等“八大工程”,2018年共完成造林1.5万亩。
惠农政策让农民笑得更甜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
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2018年,该县共落实2018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6046.39万元,涉及农户13.331万户;落实2017年度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26.7万元,涉及面积1335亩;发放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88.54万元,涉及农户11235户,先后实施了小麦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黄河滩区蝗虫统防统治等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同时,该县与保险公司联合,在充分自愿的前提下,对生猪饲养户存栏的育肥猪和能繁母猪进行投保,2018年共有40.27万头育肥猪和近2.4万头能繁母猪参保,并全面实施“粮改饲”项目,共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252万元,将为全县45个草食家畜饲养场秸秆青贮进行项目资金补贴。
该县还认真落实农机补贴政策,2018年争取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中央资金1162万元,2017年结转中央资金52.5571万元;省累加补贴资金55万元,上年度结余资金54.4827万元,根据资金额度、农民实际需求和农机化发展重点,集中资金补重点、补短板,目前共受理申请补贴购机1027人次,申请补贴机具1094台,申请补贴资金1210.779万元。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成效显著。该县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18年共举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专业服务型测土配方施肥员、专业技能型果树种植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4期350人。
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是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基础性工程,该县按照全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对照“六有标准”,投资240万元对选取的282个益农信息社站点进行配置设备和安装建设,目前,已完成282个站点建设,现已投入运营,满足广大农民的各类信息需求。
农产品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
该县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制度,定期对生产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进行抽样检测,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风险分级、量化管理的原则,建立监管人员划片分区、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强化日常监管、检测和巡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到位;全面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与各农产品生产基地(企业)签订农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质量安全承诺书等,建立不使用禁用药物的承诺制度;投入127万元,在全市率先建立首家县级“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综合管理平台”,将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主体纳入平台备案,建立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网上环境监测、生产过程等实时监控。目前,全县已有27家农产品生产单位65个产品纳入平台管理,300余家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网上备案,为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无缝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
该县通过举办农药经营人员脱产培训班、打造示范门店、召开农药经营人员观摩会、召开农药经营许可证申请培训会等形式,为实施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奠定坚实基础;重点开展农资打假专项工作,对全县农资经营门店进行多次“拉网式”排查,共出动执法车辆260余辆次、执法检查人员90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1100余家次,进一步规范了全县农资市场的经营秩序。
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