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允安)2018年以来,博爱县柏山镇酒奉村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工作主线,紧紧把握村情民情,狠抓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提升和村级事务的规范化管理,转变了工作作风,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2018年12月21日上午,记者到该村采访。说起对村干部的工作意见,村民们好评不断:贫困户徐来义残疾,其妻子和孩子智力有问题,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战利根据他家的具体情况,想办法给他的妻子找到了一份保洁工作,月收入800元;73岁的“五保户”申长得对敬老院有抵触情绪,但考虑到他的自身问题,博爱县纪委监察委驻该村第一书记李卫东多次到他家给其做思想工作,使他放下思想包袱,高兴地去了敬老院;单身智残贫困户董永家的房子漏雨,该村脱贫责任小组组长、柏山镇副镇长王殿宝和村里几名干部商量后,筹集3000元钱帮其修了房子,并为其免除了照明电费用。
脱贫攻坚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做好对党员的教育培训、推进后进支部转化升级、加大党建阵地建设力度、壮大集体经济工作的同时,该村党支部始终把扶贫工作作为密切干群联系、全面提升农村干部治理服务水平的抓手,稳步推进扶贫工作。据介绍,该村挑选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同志充实到扶贫工作一线,根据各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从用足、用好国家扶贫政策入手,在确保各贫困户应享尽享的前提下,逐户分析原因,先后把2名贫困户送到敬老院,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协调办理残疾证2户2人,每人享受每月60元的残疾人生活补贴,同时争取资金2300元对1户贫困户的房屋进行了修缮;为1户贫困户协调经营场地,为2户2人介绍工作。该村先后组织贫困户召开座谈会5次,宣讲国家扶贫政策,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早日脱贫。组织贫困户进行培训,共有8名贫困人员参加了种植、养殖、厨艺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了参加人员的劳动技能。2018年春节前,县纪委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出资1600元,购买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物品,对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先后两次组织募捐活动,共募捐棉被、衣服等100余件,协调民政部门提供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的衣服50余件,通过慰问活动,促进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当日上午,记者一走进村委会,就看到徐战利和几名村干部正在给村民的电动车上牌照。李卫东告诉记者:“电动自行车上牌费是45元,其中保险费20元、牌照费20元、安装费5元,我们自己动手安装,一辆电动自行车就可以为村民省5元钱。”日常工作中,村干部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牢固树立村干部为民服务的理念,一是利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经费,为村委会配齐电脑、打印机等便民设施,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查询、免费复印服务;二是村两委干部坚持全天在岗,群众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找到他们;三是创建环境整治观摩示范村,全面提升村容村貌。2018年以来,该村先后投入4.5万元对损毁路灯、街道路面、下水道盖板进行整修补充;投资1万余元对主要街道两旁墙体进行粉刷美化;投资1.5万元清理垃圾;四是弘扬尊老传统,体现人文关怀。去年夏天,党支部、工作队坚持雨前雨后走访破旧户老人,并与老人的子女进行座谈,提醒他们保障老人的居住安全。去年重阳节前,该村筹措资金7000余元,为全村100余名60周岁的老人送去面粉、食用油等,并投入2.5万元对老年活动中心、舞台进行了修缮,组织戏曲演出2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去年7月,村里饮水井发生塌方,村干部积极协调水务部门,重新安装供水管阀门,为群众饮水安全建立了“双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