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喝牛奶好,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的饮奶方式是不一样的。那么,对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怎样能保证每个家庭成员都按照最佳方式饮奶呢?
婴幼儿如何科学喝奶?
对于0~6个月的婴儿,推荐首选母乳喂养,对于因疾病不能选择母乳喂养的,可以选择婴儿配方奶粉,不适合直接选择液态奶、成人奶粉。
对于7~12个月的婴儿,不适宜补充普通鲜奶、酸奶、幼儿奶酪等奶及奶制品。
对于13~24月的婴儿,可以将普通鲜奶、酸奶、奶酪等作为多样化的补充逐渐尝试,但建议少量进食,不能完全替代母乳和配方奶粉。
学龄前儿童每天摄入350~500克奶及奶制品。学龄前儿童是指2~5岁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生长发育速率与婴幼儿相比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经过7~24月龄期间膳食模式的过渡和转变,学龄前儿童摄入的食物种类和膳食结构已开始接近成人,根据《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推荐2~5岁的学龄前儿童每日摄入相当于鲜奶350~500克的奶及奶制品。
除此之外,还建议每天食用豆制品、深绿色蔬菜、蛋类、蘑菇等钙、镁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在孩子有身高发育迟缓、佝偻病、郝氏沟、鸡胸、腿部肌肉痉挛、食欲差等缺钙表现时,家长更要注意。
青少年喝奶也要多运动
青少年应该从小养成饮用牛奶、吃奶酪的习惯,增加钙、优质蛋白、微量元素的来源。建议每天摄入300~400克的奶及奶制品,用以维持生长所需的足够钙质。同时,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晒太阳,促进皮肤合成更多维生素D,帮助钙质吸收和利用。
对于青少年,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多食用奶制品,尤其是优质奶制品。很多家长不知道奶类是最好的钙源,认为奶有奶腥味或者喝豆浆更香,而且更便宜,但是豆浆的钙含量只有牛奶的十分之一,豆浆是无法替代牛奶的,这是家长和青少年都需要知道的。
老年人有乳糖不耐受或容易呛咳时
可以把喝奶变成“吃奶”
老年人建议多种奶制品组合摄入,促进肌肉合成和预防肌肉衰减。要想摄入足够钙,可以尝试这三种组合方法之一:
●150~200克鲜牛奶+150克酸奶;
●25克全脂奶酪+150克酸奶;
●150~200克鲜牛奶+20~30克奶酪。
老年人乳糖不耐受的发生概率是比较高的,建议这类老人喝奶要少量多次,避免空腹饮奶或饮用冷牛奶,也可选择牛奶外的其他奶制品,例如酸奶、奶酪,也可以把新鲜牛奶用面粉、禽蛋一起加工做成食物。比如,蒸鸡蛋羹时把自来水换成牛奶,用牛奶替换水和面来做成发酵主食,这样老人就可以放心吃了。同时,有些家庭“吃”奶食物,可以解决乳糖不耐受问题,比如牛奶燕麦发糕、奶香小馒头、牛奶蒸蛋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