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秋
面对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的压力,面对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竞争态势,我市聚焦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城市,深入开展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逐步营造大招商促进大发展的浓厚氛围。根据市委《关于开展走基层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去年12月下旬以来,市商务局组织各县(市)区招商主管部门负责人对全市2018年招商引资工作完成情况及近3年招商引资项目进展情况开展调研交流和项目督导。
从全市商务目标完成情况看,去年1~11月份,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48.82亿元,同比增长11.19%,完成全年进出口目标任务的97.26%,进出口总额居全省第三位。新引进省外境内项目398个,居全省第三位;合同利用省外资金1301.7亿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602.4亿元,居全省第六位,完成省定目标的92.4%;实际吸收外商投资8.05亿美元,居全省第六位。
各县(市)区明争暗赛氛围浓厚
从新引进省外境内项目看,去年1~11月份,沁阳市、温县、博爱县分别新引进项目56个、50个、49个,分别居全市前三位;武陟县、修武县、马村区项目平均投资额分别达到4.6亿元、4.02亿元和4亿元,分别居全市前三位。在完成省外境内目标方面,温县、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博爱县奋勇争先,去年1~11月份分别完成目标的93.1%、93.01%和92.72%,分别居全市前三位。在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增速方面,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武陟县、温县增速较快,分别达6.5%、6.22%和6.2%,分别居全市前三位。在实际吸收境外资金方面,孟州市、武陟县、博爱县、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修武县、山阳区、解放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三次产业招商项目分布逐步合理
去年,全市上下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前11个月实际到位资金达602.4亿元,高出去年同期32.9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项目到位资金15.6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2.6%,同比增长19%;第二产业项目到位资金380.2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63.1%,同比增长1.7%;第三产业项目到位资金206.5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34.3%,同比增长13.2%。第一产业发展平稳,第二产业仍是我市主要引资方向,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符合发展预期。
引资地区初步呈现多元化
去年1~11月份,浙江、广东、北京、江苏、上海5省市共向我市注入资金308.6亿元,占我市到位资金的51.2%。其中,北京市到位资金76.4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12.7%;浙江省到位资金68.9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11.4%;广东省到位资金66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11%;江苏省到位资金60.5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10%;上海市到位资金36.9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6.1%;山东省、山西省、福建省合计向我市注入资金94.3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15.7%,引资地区初步呈现多元化。
大项目数量稳步提升
去年1~11月份,全市新增合同利用省外资金10亿元以上项目33个,同比增加11个,投资总额582.1亿元,同比增长41.5%,这进一步表明我市项目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其中,单体投资额最大的项目是温县引进的浙江云谷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投资85亿元的新兴科技产业园项目。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我市节会签约10亿元及以上项目共342个,总投资3638.6亿元。其中,2016年豫商大会签约10亿元及以上项目47个,总投资1059.5亿元;2017年“一赛一节”签约10亿元及以上项目42个,总投资870.2亿元;2018年我市在深圳、青岛、北京、上海推介活动及第十二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共签约10亿元及以上项目45个,总投资969.35亿元。
创新招商方式效果明显
各县(市)区和企业利用运营商和中介机构熟悉产业发展,丰厚的企业资源,有效促进大范围的项目联动、区域联动、服务联动,从而实现有效运转,加速项目落地。武陟华夏幸福产业新城新开工项目37个,总投资19亿元。沁阳市通过蛮蛮云引进了高军良这位业界精英,两年来招商引资和光光电等1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蛮蛮云自身也由一期的200个机柜,发展到二期的2000个机柜,目前正与京东、亚马逊等知名电商企业进行深度洽谈。
修武县组建了由12人组成的招商小分队,长年进行专班招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引进了世贸天阶与恒大联合投资100亿元的云台天阶旅游小镇项目,上海世邦工业科技集团投资15亿元年产150台(套)城市地下管廊智能盾构机及2000套矿机设备等项目。
市商务局对接天津谷川联行和上海东方龙等第三方招商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探索开展委托招商合作;对接佛山市和上海市嘉定工业园,学习借鉴在工作体制机制、招商载体建设、督察考核体系以及营造浓厚招商氛围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初步建立战略合作意向。
延链补链强链态势更加突出
按照“围绕一个龙头优势企业、建设一批配套企业、建成一个园区、打造一个千亿集群”的思路,在强龙头、壮集群、促集聚上突破明显。孟州市的业界龙头中原内配,瞄准业内领先的德国莱茵金属集团长达6年时间,努力向上下游延伸,产品由气缸套到活塞,再到钢制活塞毛坯,目前与莱茵的合作还在加强,正在谋划合作锻件、军工、电子、智能汽车等项目。位于中站区的龙蟒佰利联通过并购龙蟒钛业,达到亚洲第一,现在又瞄准海绵钛、钛合金和氧化锆、手机背板相关产业进行延链补链,丰富产品、扩大产能,向内部循环发展迈进。与此同时,武陟县、温县等地抓住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焦深度融合重大机遇,积极主动承接郑州企业外溢。其中,武陟县利用郑州严格空域管理机会,与兰旗航空、亚栢航空等4家无人机项目达成投资意向。目前,武陟县招商100多家企业中有70%的企业都是从郑州溢出,错位发展效果明显。
签约项目“三率”稳步提升
截至去年11月底,2016年第十一届豫商大会签约的102个项目中,97个项目履约,96个项目已开工,到位资金684.6亿元,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分别为95%、94.1%、53.8%。2017年“一赛一节”经贸活动签约的107个项目全部履约,其中105个项目已开工,到位资金775.5亿元,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分别为98%、69%。在第十二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和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我市共签约39个项目,总投资455.78亿元,39个项目已经全部履约,其中33个项目已开工,到位资金77.9亿元,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分别为84.6%、17.6%,项目整体进展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