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明,霓虹灿。近日,由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的《焦作,越夜越美丽》在朋友圈被刷屏了,广大市民啧啧赞叹:好一个流光溢彩、仪态万方、风情万种的夜焦作!从煤油灯到白炽灯、LED灯,再到多彩的霓虹灯;从对照明这种刚需的渴求,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焦作电网的飞速发展,点亮了我市改革开放40年的璀璨光阴。
煤油灯,
温暖了一个时代
早在上个世纪初期,英商福公司在焦作电厂内设置电灯房,成立了焦作最早的供电机构;到上世纪30年代,焦作架设了电压等级最高的一条供电线路——3.3千伏王封线;1949年后,焦作仅有2条3.3千伏线路,总长11.6千米。
1978年,追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焦作供电公司成立。当时,焦作地区内装机容量大的电厂只有焦作新、老电厂和丹河电厂,变电站有10座,变电总容量有6.075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只有31条,总长度约600千米。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通电,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煤油灯。”今年50岁的杨涛对此记忆犹新。每当夜幕降临,妈妈用火柴点亮煤油灯后,杨涛和姊妹们就在忽明忽暗、上下跳动的灯火下写作业,妈妈则在旁边缝补衣服或纳鞋底。尤其是在学校上早自习和晚自习的时候,每个同学都会点亮自己桌上的煤油灯,同学们在一片灯火的映照下朗读或写作业。“煤油灯虽已隐退,但它却温暖了一个时代,见证了社会的发展。”杨涛说。
一黑一大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改革开放带来的是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焦作电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0年,焦作共有变电站16座,变电总容量为166.25万千伏安,输电线路总长度为900多千米。焦作地区最大用电负荷为57.5万千瓦,年售电量逾40亿千瓦时。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在满足照明的同时,电视机、电风扇、电冰箱、空调等电子产品也进入了千家万户。
然而,由于电网结构薄弱,多数县域变电站均为单回线路供电,运行方式很不灵活,常常出现“一停一条线,一黑一大片”的情况。“这还是轻微症状,当负荷超过电网所能承载的最大值时,带来的是整个电网的崩溃。”时任焦作供电公司电力调度班班长顾同喜说,“我们不得不采取挤、调、压、限4种措施来调整负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我们当时最大的感受。”“那时停电是常有的事儿,特别是夏季用电高峰期,正用电风扇、空调时突然停电了,热得受不了,特别盼望别停电。”孟州市居民郑军当时就有这个强烈的愿望。
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焦作供电公司乘着改革的东风,民心工程城网改造全面铺开。到2001年,该公司新投运4座、扩建3座110千伏变电站,新建、改造了十几条110千伏线路,更换了4台主变和部分变电站的设备,使城网110千伏网络得到优化,市区10千伏公用配电线路也进行了改造,运行方式和检修方式更加灵活、方便,供电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从无到有,
焦作首座500千伏变电站上马
2002年至2011年,焦作电网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正处于发展国民经济计划的第十、十一个5年计划期间,焦作经济发展迅猛,焦作地区全社会的用电量与负荷递增率分别为7.2%和7.6%。2005年年底,电网全口径负荷由60万千瓦猛增到173万千瓦,这给焦作电网带来新的供电压力,结构相对薄弱的局面又逐步呈现。
焦作西部电网问题尤其突出,以220千伏太子庄变电站为中心的西部电网,承担着对焦作西部沁阳、孟州、博爱、温县境内的几乎所有供电任务。由于用电负荷发展迅速,常常会因为局部设备过负荷而对西部厂矿限电,太子庄变电站和220千伏丹太线长期处于满载或接近满载运行状态,可以说整个西部电网岌岌可危。
2006年6月19日,位于孟州市的220千伏载育变电站投运成功。时任该公司调度班班长成有才现在回想起来还非常激动:“我们再也不用天天提心吊胆盯着太子庄,高峰负荷阶段也不怕因总是对西部厂矿企业限电挨骂了,企盼了多少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至此,焦作电网自东向西形成了以韩王、修武、潭王、焦作电厂、春林、太子庄、载育为支撑的带状220千伏电网,结构坚强,加上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使得电网运行更加可靠,电网供电可靠性发生了质的飞跃。
但是,随着河南电网500/220千伏电磁环网开环运行,焦作电网由原来的由东向西、由南向北互联互供的中枢电网,变成了一个仅靠4条220千伏线路与省网联系的末端电网,电网的相对薄弱又成了当务之急。
为了缓解这一现状,该公司积极争取省电力公司的支持,在已规划完毕的“十一五”电力规划上,为焦作追加了一个500千伏变电站。2008年9月28日,在经过9个月的建设工期后,500千伏博爱变电站顺利投运。至此,焦作电网有了后援支撑,网架结构变得更加合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增加。
“假如国家电网是一条高速公路,500千伏变电站就是出入口,以后如果缺电,我们就可以用国家电网的电了。”焦作供电公司党委书记邱型波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500千伏变电站的重要性。
从能用够用
到敞开用更好用
进入“十三五”,焦作主配网建设飞速发展,110千伏新河、滨湖、丰收等一批变电站相继落地。截至2016年年底,焦作地区变电站达到了69座,较10年前翻了一番。其中,220千伏变电站14座、110千伏变电站55座,变电总容量达1418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线路345条,总长度约2775千米,年售电量突破150亿千瓦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程,电力设备也进入了智能时代,2013年9月27日,220千伏昌黎变电站投运,这是焦作地区第一座220千伏智能化变电站,该站不仅实现了占地少、可靠性高的目标,还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功能。
近几年,不同电压等级的智能化变电站及台区相继投入运行,使市区主配电线路全部实现了“手拉手”供电。从2013年至今,焦作供电公司加大配网改造力度,先后完成了192个弃管小区的配网改造工程,配电线路异常运行事件同比下降了44.23%,台区低压故障同比下降了64.96%。为了防治大气污染,助推蓝天工程,到2018年10月底,该公司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296千米,新建和改造配变台区823个,完成15.13万“煤改电”用户的改造任务,涉及623个村庄(社区)。同时,该公司还加快了智能化电表的普及,调度员通过远程抄表就能准确判断故障点,客户通过手机客户端就能缴纳电费,真是一举多得。
值得一提的是,“大运行”地县一体化建设有了新成果,地调通过强化县调年度、月度停电计划管理,实现了对两级电网计划检修工作的统筹平衡和管控,使得两级电网计划检修工作能够协同开展,确保了检修计划的刚性执行,大大提升了两级电网调控运行的综合管理水平。
如今,非正常的停电已成了久远的回忆。源源不断的电通过丝丝银线,为焦作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有力的动力。
旧岁已展千重锦,今朝更进百尺竿。“十三五”期间,焦作市国民经济将稳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焦作供电区全社会供电量将达到300亿千瓦时,总负荷达498.6万千瓦,年均递增率分别为5.08%和5.96%。焦作供电区将形成以500千伏博爱变电站、竹贤变电站为依托,220千伏河润电厂、焦作迁建电厂为电源支撑的220千伏双环高压送电网,110千伏网架进一步加强,10千伏城市、农村配电网全面发展,全面建成荷载力强、运行灵活,网架坚强的智能化电网。
“我们已完成了焦作历史上首个电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到2020年,焦作市将新增3座220千伏变电站和14座110千伏变电站,城区电网形成“双环网”供电结构,全面实现由“能用、够用”向“高可靠、高质量、更好用”转变,完全满足全市人民群众对供电高可靠性的期望,适应焦作市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供电需求。”面对未来,焦作供电公司总经理李大鹏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