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煤火台到燃气灶
难忘的灾后重建记忆
矿井气,再见!
光影驿站
2007年 焦作大事记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 年1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煤火台到燃气灶
本报记者 丰舒潍 本报通讯员 杜海燕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2004年,焦作西气东输天然气利用工程点火通气仪式现场。
 
   

  “自从用上天然气,俺这院子、厨房都干净多了,做饭、用热水又快又方便。”焦作市山阳区中星街道巡返村村民高兴地说。巡返村位置偏僻,村民生产、生活有诸多不便。但自打2016年冬天村里敷设了天然气管道,全村194户村民家里装上了天然气灶和壁挂炉,家家户户做饭、洗澡和取暖,用的都是清洁高效的天然气。

  告别了柴火,告别了煤球,打开燃气灶就能做饭,点开按钮就能洗澡和取暖,巡返村村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印证了改革开放40年焦作燃气事业取得的成就。

  从蜂窝煤到管道气

  焦作因煤而兴、以矿起家,“黑色”曾是人们对这个城市的深刻印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焦作城区居民不足30万,做饭和取暖用的都是自砌煤炉灶,主要使用散煤、煤灰掺煤以及蜂窝煤。

  “现在做饭真方便,燃气灶一打就着。”家住焦北的刘建设至今还记得20多年前用煤球炉做饭的一次经历。因为爱人有事不在家,他中午接孩子放学,到家才发现煤球炉灭了,想去邻居家引煤球又找不到人,便手忙脚乱地找来纸壳、木头重新生火,连急带忙,不一会儿便满头大汗。差不多半个小时等炉子生着了,满屋子都是烟尘,孩子被呛得紧捂着嘴巴和鼻子。刘建设苦笑着说:“还好没耽误孩子下午考试。”

  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1982年10月29日,焦作市城市建设局批复了关于成立焦作市煤气公司筹建处的报告,针对我市地下丰富的煤矿瓦斯资源,开始对小马、演马、中马、韩王、九里山的矿井气进行开发利用,拉开了我市居民用气的序幕。此后,城区2.36万户居民先后用上煤气,每年节约煤炭4.4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6吨、飞灰排放0.4万吨。

  上个世纪80年代,作为管道气的补充,瓶装液化石油气也就是人们平常说的“煤气罐”开始逐步进入普通家庭。由于其具备污染少、发热量高、易于运输、储存简单的优点,我市液化石油气产业迅猛发展,到了90年代中期,煤气罐一度成为居民家中的“标配”之一。

  考虑到肩扛手抬煤气罐费时费力,还不安全,作为居民用气高峰期矿井气的补充气源,1993年,日供气5.76万立方米的煤制气工程在焦作投产运行,有效缓解了高峰期居民用气不足及少量生产企业的用气难题。

  到了1996年,煤气公司名称变更为焦作市燃气热力公司,越来越多的居民逐渐告别煤球炉,用上了管道矿井瓦斯、煤制气及液化石油气等绿色能源。

  从西气东输到气化焦作

  2004年4月16日,焦作西气东输天然气利用工程在市龙源湖小区门前举行点火通气仪式。天然气的到来,使焦作居民用气有了划时代的转折。

  天然气被公认为一次能源中最清洁的能源,不仅热值高,与燃煤相比较,可减少近69%的二氧化碳排放、55%的氮氧化物排放,粉尘和二氧化硫排放几乎为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大气污染治理压力的增加,用天然气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迫在眉睫。

  截至2010年,天然气管线迅速辐射至我市8个县(市)区,城市燃气管线基本实现全覆盖,共建成天然气门站5座、矿井集输站5座、输配站1座,拥有调压设备544台,敷设高中低压输配网947公里,燃气用户发展至16.8万户、工商业用户近500家。

  “气贯乡村,许约蓝天,治霾重任,中裕当先。”为积极配合美丽乡村建设,焦作中裕在焦作乡村煤改气项目进程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截至目前,城区燃气主管网覆盖率已经达到90%,预计2019年至2020年基本实现四城区及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天然气“镇镇通、村村通”的目标,加快推进乡村天然气厨炊改造工程。

  从“气紧气荒”

  到“气定神闲享福气”

  谈起焦作气源储备能力变化,焦作中裕调度中心主任牛志丹感慨道:“2010年,我市燃气进入快速发展乃至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以前,公司日供气能力只有20万立方米,为了保民生、保安全,我们不得不对工业用户采取限气措施,冬季高峰期‘气荒’问题深深困扰着焦作工业企业。”

  如今,“气紧气荒”在焦作已经一去不复返。“截至目前,中裕燃气为焦作燃气基础设施投资总额逾15亿元,中石油、中石化和山西煤层气上游三大气源公司通过高村和磨头两个分输站与焦作天然气管网实现对接,形成了多管线、多气源的‘三线两点’供气格局,不仅使焦作彻底告别‘气荒’历史,还使高压管线互联互通,确保燃气安全稳定供应。”焦作中裕燃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邢卫东说,目前焦作供气范围辐射9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城市燃气管线的全覆盖;共建成场站8座、加气站8座,拥有调压设备1300余台,敷设高中低压燃气管网近2100公里,发展居民用户27万余户、工商业用户1000余家,最高日供气量100万立方米。

  我市始建于1983年的老城区燃气管网,由于受建设时管材质量、施工工艺影响,尤其是管网超期服役等问题,燃气管网锈蚀、泄漏情况日趋严重,不仅影响了市民的用气质量,也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解决这一问题,自2009年开始,焦作中裕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1.5亿元对普济路以东、金山路以西、北环路以南、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总干渠以北的区域进行了管网置换,有效解决了老城区燃气管网的安全问题,并逐步将原来的混合气置换为热值更高、更环保的天然气,受益居民8.5万余户。

  与此同时,随着燃气管网的不断延伸,为保障燃气管网的安全运行,焦作中裕又专门投资500万元建设了先进的SCADA燃气管网实时监测系统和阀门井燃气泄漏检测系统,可对整个燃气管网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让我市居民真正用上了放心气。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气化率达97%,焦作燃气发展规模和速度步入全省先进城市行列。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