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8年12月29日,博爱县召开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博爱动员大会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该县县委书记陈泓出席会议并讲话,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张红卫主持会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国侠,县政协主席常平凡,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师少辉,副县长张沁峰、柴英杰等出席会议。
关于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博爱工作,陈泓提出三点要求。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博爱,是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把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博爱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切实担负起国土绿化的政治责任,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要把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博爱作为高质量发展任务来抓,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要把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博爱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让宜绿的地方都绿起来,让林业充分发挥出维护蓝天、担当地绿、守护水清、营造宜居环境的重要作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把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博爱作为特色提升工程来抓,持续不断抓好美化家园、美颜城市、美丽乡村等工作,让绿色真正成为城市底色、发展主色和鲜明特色,进一步提升美誉度,增强综合竞争力。
二要坚持规划引领,提高绿化标准。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博爱,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盯紧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区域,把握关键环节,精准精确发力,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首先,要增总量、提质量。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必须全县上下“一盘棋”,城镇乡村齐推进,做到无死角、全覆盖,实现应绿尽绿。其次,要增容量、塑精品。山区要重点发展水土保护林和水源涵养林,使现有荒山尽快绿起来,同时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和优质林果工程,提升山区景观效果,实现山区森林化;平原地区要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的生态建设格局,实现平原林网化;城区要借鉴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理念,坚持“见缝插针”,突出水系绿化和城区造林绿化,做好以绿荫城和以水润城两篇大文章,实现城市园林化;乡村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四旁”绿化和乡村生态水系建设,建设乡土乡风浓郁的森林乡村,实现乡村林果化;廊道要围绕整体景观形象提升,高标准绿化“四好农村路”、高速公路两侧、南水北调渠两侧等重点区位,争取用三年时间实现公路、河道两旁绿化全覆盖,实现廊道林荫化。在此基础上,还要围绕打造博爱竹林水乡特色,在城区、水系、景区、廊道等适宜区域栽植竹子,努力恢复竹林景观,发展竹林经济。第三,要增效益、创品牌。要坚持政策引导、示范引领、龙头带动,积极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努力实现“国家得绿、社会得益、主体得利”的目标。
三要健全机制保障,强化督导落实。加快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全县上下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责任,必须依靠党的坚强领导、科学的工作机制、得力的工作措施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首先,要完善工作机制。要强化组织领导,细化部门分工,强化考核监管。其次,要健全投入机制。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和国家储备林项目贷款,整合林业、水利、国土等项目资金,加大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力度;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原则,促进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林业生态建设,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增强林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第三,要优化建管模式。要进一步完善委托管护、协议管护、合同管护等方式,引进社会主体,加强森林经营管护,实现大规模建设、集约化管理,确保造林成活率和林木保存率,避免“年年植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发生。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陈泓说,民营经济对博爱发展功不可没,地位不容置疑,作用不可替代。眼下,博爱迎来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要挖掘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和支撑点,深入研究上级的政策机遇和各项部署,将自身优势发展壮大。
陈泓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举措,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困、解企业之所难。一要扎实抓好政策落实。近期,中央和省里密集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都是“真金白银”,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政策执行力,在操作上细化到位。同时,要提高政策知晓度,加强宣传解读,采取把企业负责人找来讲解、上门宣讲等方式,把政策直接传递到企业。二要精准开展政策创新。各级各部门要在职责权限范围内,紧密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要精准对接民营企业需求,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对科研投入问题、重点项目及重点企业培育问题、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问题、金融创新问题(包括融资担保、融资风险补偿),以及土地、财政、税收等方面的问题,都要抓紧研究,不断推出一些新的政策措施。要强化政策集成,增强政策供给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细、落地,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三要有效提供要素保障。目前,“钱、地、人”和环境容量等问题,是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破解的出路,一方面靠政府创新;另一方面靠企业挖潜,把企业的内生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政府的外部推动力结合起来。各级各部门能提供的支持,要尽可能提供,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痛点”,要拿出不同方法,“一企一策”解决问题,把政策落实到每一个企业。四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各级各部门对民营企业家要多一些关心,真正了解民营企业家的所思所想、发展愿望。
陈泓强调,民营企业家要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希望广大民营经济人士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创新创业、回报社会的典范;要永葆创业激情,要勇于改革创新,要加快队伍建设,要担当社会责任,要重视企业党建。
(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