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金融之窗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爱,让这个冬季不再寒冷
中行人民广场支行打响个金业务“开门红”第一枪
图片新闻
召开代理保险“开门红”启动会
图片新闻
乐见旅行过年成“新年俗”
整治
让民营企业充分汲取“智慧金融”的营养
获评“千佳示范单位”称号
举行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立法禁止啃老”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新的《河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近日施行。这部《条例》引人关注之处在于明确规定“已成年且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赡养人要求老年人给予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此规定被很多人解读为“立法禁止啃老”,继而引发舆论关注。很多网友质疑:“啃老”现象能不能靠法律规范消除?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朝楚暮秦_75075:“啃老”现象的出现是由诸多原因导致的,仅以一纸法令当然很难消除。但是,法规的出台至少说明政府部门对这一社会问题是高度关注的,也有心通过立法引导年轻人自立自强,为老年人拒绝“啃老”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所以值得点赞,也希望能有更多、更有力的配套措施出台。

  @一如波上:我觉得“啃老”现象能够依靠立法来缓解。因为法律具有强制力,通过法律能够打击“啃老”一族。不仅如此,有关部门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唤起“啃老”一族内心的羞耻感,让他人监督转变为自我监督。

  @风景城赏风景:“啃老”是老人娇惯出来的毛病,老人不痛下狠心“断供”,“立法禁止啃老”也不可能真正落实。

  @王者微小:“禁止啃老”立法走出了第一步,宣传教育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让父母子女双方都明白“啃老”的危害,自觉做到“父母不溺爱,子女不依赖”,才能消除“啃老族”,让年轻人早日走上自强自立的人生正途。

  @kellykeron:不管有没有法律,作为子女,都不应过于依赖老人;作为父母,也不应对子女的要求无限度地答应。“啃老”,既是对老人的不孝顺,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还是要谨慎为之吧。

  @一更时分:如果没有老人的允许,年轻人根本就没办法去“啃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作为外人,很难明白其中的情况。所以,要靠法律消除这种现象,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残酷,这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深海林森景幽幽:立法禁止“啃老”无疑是一种正确的引导,非常必要和及时,老人也有了维护权益的法律依据。当然,做子女的若不懂事,也不排除《条例》会流于形式。再说,作为老人,又有几个人忍心或敢用法律拒绝孩子?所以,还须配备相应的辅助措施,加强对子女自立自强、勤劳致富、赡养理解老人及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

  @嫣然一笑73060:“立法禁止啃老”看起来不错,但执行起来有难度,依靠法律解决家庭难题,问题是解决了,亲情还能有几何?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一般情况下还是通过调解、说服教育为好。

  【下期话题】

  “慢就业”

  近些年,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不急着找工作,而是四处游历或去支教,成为“慢就业”一族。有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选择“慢就业”是因为对未来还没规划好。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应届毕业生安琪(化名)认为,大学毕业生“慢就业”,从主观方面看,有些学生很有能力,不怕找不到工作,也有大学生不工作是因为怕累、怕承担责任。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