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河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近日施行。这部《条例》引人关注之处在于明确规定“已成年且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赡养人要求老年人给予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此规定被很多人解读为“立法禁止啃老”,继而引发舆论关注。很多网友质疑:“啃老”现象能不能靠法律规范消除?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朝楚暮秦_75075:“啃老”现象的出现是由诸多原因导致的,仅以一纸法令当然很难消除。但是,法规的出台至少说明政府部门对这一社会问题是高度关注的,也有心通过立法引导年轻人自立自强,为老年人拒绝“啃老”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所以值得点赞,也希望能有更多、更有力的配套措施出台。
@一如波上:我觉得“啃老”现象能够依靠立法来缓解。因为法律具有强制力,通过法律能够打击“啃老”一族。不仅如此,有关部门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唤起“啃老”一族内心的羞耻感,让他人监督转变为自我监督。
@风景城赏风景:“啃老”是老人娇惯出来的毛病,老人不痛下狠心“断供”,“立法禁止啃老”也不可能真正落实。
@王者微小:“禁止啃老”立法走出了第一步,宣传教育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让父母子女双方都明白“啃老”的危害,自觉做到“父母不溺爱,子女不依赖”,才能消除“啃老族”,让年轻人早日走上自强自立的人生正途。
@kellykeron:不管有没有法律,作为子女,都不应过于依赖老人;作为父母,也不应对子女的要求无限度地答应。“啃老”,既是对老人的不孝顺,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还是要谨慎为之吧。
@一更时分:如果没有老人的允许,年轻人根本就没办法去“啃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作为外人,很难明白其中的情况。所以,要靠法律消除这种现象,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残酷,这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深海林森景幽幽:立法禁止“啃老”无疑是一种正确的引导,非常必要和及时,老人也有了维护权益的法律依据。当然,做子女的若不懂事,也不排除《条例》会流于形式。再说,作为老人,又有几个人忍心或敢用法律拒绝孩子?所以,还须配备相应的辅助措施,加强对子女自立自强、勤劳致富、赡养理解老人及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
@嫣然一笑73060:“立法禁止啃老”看起来不错,但执行起来有难度,依靠法律解决家庭难题,问题是解决了,亲情还能有几何?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一般情况下还是通过调解、说服教育为好。
【下期话题】
“慢就业”
近些年,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不急着找工作,而是四处游历或去支教,成为“慢就业”一族。有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选择“慢就业”是因为对未来还没规划好。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应届毕业生安琪(化名)认为,大学毕业生“慢就业”,从主观方面看,有些学生很有能力,不怕找不到工作,也有大学生不工作是因为怕累、怕承担责任。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