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近日,记者在市中医院采访时路过制剂中心,一股浓浓的药香扑鼻而来,于是便找到药学部主任李娥简单聊了几句。在得知制药人员每天都要为患者加工水泛丸后,记者决定到现场参观一下。
“别看这一粒小小的水泛丸,制作起来可是大有讲究。首先是选取药材。我们用的都是道地的精选中药饮片,一定要确保药效。比如连翘,就有青翘和老翘之分;公英,采摘的时间不一样,药效也不一样;黄芩,只有蒸后切制才能确保疗效,若用冷水浸泡,有效成分就会被里面所含的一种酶分解丢失而失去疗效;金银花,必须在晴天采摘,最好还是含苞待放的花蕾。其次,在粉碎药材时,要注意药材的粉碎细度。用细粉泛丸,泛出的丸粒表面细腻、光滑;药粉粗的话,则泛出的丸粒表面粗糙,有花斑和粗纤维。第三,不能为了便于加工或追求外表美观,往里面加黏合性辅料。因为这样做不利于人体吸收,不能保证药物疗效,让原本在胃里面就崩解的药丸到了肠道才能被崩解,甚至排出体外还未崩解。”李娥向记者介绍。
走进制剂中心,记者看到里面有几台热风循环烘箱。打开烘箱门,里面一层层都是待加工的中药饮片。李娥说:“从药房取回来的中药,都要在烘箱里烘干去除水分。”再往制剂中心里面走,看到几个盛药的托盘上放着已经粉碎好的中药细粉,上面标注有患者的姓名和要加工的剂型。李娥说:“这都是按照规定的细度粉碎的。”
这时,制药人员罗红丽正在准备加工水泛丸,李娥笑着说:“罗红丽可是河南中医药大学制药专业的高才生,制药技术娴熟。”只见罗红丽先将药粉均匀地撒在制作水泛丸的糖衣锅内,然后在糖衣锅自动旋转时,不断向里面喷洒纯净水,使药粉全部成湿润的小颗粒,再加入少量细粉,继续滚动一定时间,使小颗粒坚实、微密。之后,再喷水撒粉,反复进行操作,小药丸就有了一个雏形。李娥说:“这在加工过程中叫起模。等到药丸慢慢变大之后,再进行分档处理,继续反复操作,待到丸粒均匀一致才可出锅。最后,还要放到烘箱里烘干,烘干后按医嘱分装即可。”
李娥告诉记者,市中医院在为患者加工水泛丸时,全部以《中国药典》《河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为依据,遵古炮制,依法炮制,在继承古人传统炮制方法的基础上,去粗取精,让中药发挥最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