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这一天,当人们穿上厚厚的棉衣御寒的时候,李国正却带着“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的技术尖子,在神农山脚下的寒风中检查输电线路。
“冬季气温低,企业和居民用电量大,为保障企业和居民正常用电,入冬以来,我们坚持每天检查输电线路。虽然天气寒冷,但为了企业和居民正常用电,即使任务再艰巨、天气再寒冷,我们也要保证完成任务。”当日中午,李国正接受记者采访时嘴唇冻得发紫。
李国正,首批“焦作工匠”、国网沁阳市供电公司远动专责。2008年,他到沁阳市供电公司工作后,就凭着干工作的那股拼劲、韧劲和钻劲受到了同事的一致好评。
多年来,李国正以成为一名技术工匠为信念,在电力岗位激情工作、刻苦钻研,逐渐成了行业内的技术尖子。有一次,他发现UPS蓄电池组没有单块电池监控装置,导致单块电池故障难以发现,最终造成整组电池报废。为解决这个问题,他连续几个夜晚废寝忘食查阅资料,研发出了蓄电池单块过放电报警装置,使维护人员在几秒钟内就能直观判断电池剩余容量并发现单块故障电池。针对居民用户台区经常发生的由于三相负荷不平衡引起的配电区损耗加大的问题,他研制出了分体、分布、分级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装置,能自动将用户用电负荷分时、分级切换到负荷最低的相线上,解决了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台区运行的安全性。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光伏发电,但广大用户对光伏发电并网、结算等问题缺乏了解。为了大力推广光伏发电项目,李国正一边查阅资料,一边到用户中走访调研,并研制出了光伏发电对应的多功能仿真模型。该模型可以直观演示光伏发电设备的8种工作状态。沁阳市供电公司利用该模型,为公司员工及广大用户开展了相关培训,从而推动了光伏发电的推广应用工作。
“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形成强大的团队力量,为企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我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企业培养更多技术型人才。”李国正说。
为了搭建创新创优平台,2009年,该公司创建了“沁阳市电业局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于2012年被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命名为“李国正班(站)长工作室”,2015年又被省总工会授予“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成了河南省示范性工作室。李国正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带动工作室全体成员刻苦钻研技术,6个成员取得了技师资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沁阳市供电公司各项科技创新活动火热开展,2012年以来取得了专利总数达95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国正发挥技术特长,通过技术创新开展修旧利废,为企业创造了500多万元的经济价值。
走进“李国正班(站)长工作室”,记者看到,除了琳琅满目的各种电子元件外,还有一本“功劳簿”,里面记满了李国正这些年的创新成果: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取得创新成果47项,获得各种创新奖28项,其中包括国家级奖项4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地市级一等奖8项;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奖1项、焦作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焦作市优秀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
面对骄人的业绩和丰硕的果实,李国正淡淡地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我还要刻苦攻关,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立足电力事业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