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国利
一年一度的“锂”想论坛交流会,在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举行。这个交流会,目前已成功举办4届,主题一年比一年更精准,内容一年比一年更精致,成果一年比一年更精彩。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在这个集思广益、思维碰撞的交流会上,多氟多与会人员敞开心扉、各抒己见,亮点纷呈。日前,颇具学者风范的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思想的栅栏正在打开,部门墙正在推翻,产业生态圈意识正在形成。这是多氟多人思想大解放的良好开端,是其主动拥抱互联网、数字化、人工智能新时代的果敢选择。
智能制造,从智能装备到智能生产线,从单体单线到系统全覆盖;项目建设从传统的设计、建造、验收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李世江说,智慧企业,从思维空间来到智慧管理驾驶舱,从层层汇报到平台整合,从凭经验决策到数据分析科学决策。智才集聚,从人力资源管理向人才管理转变,从为我所有到为我所用,搭建平台、创造英雄,建立人才体系绿色保障通道,呈现人才成长新景象。
围绕“三智工程”,多氟多的信息化和智能制造团队多次走出去学习交流,在相互赋能中不断提升。去年7月,李世江带领信息化和智能制造团队到奥地利参观考察,考察了奥地利VRvis研究院的数字可视计算技术,参观了维也纳技术大学设计实施的国家级工业4.0示范生产线,增强AR技术的应用以及通过数据采集和MES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集成,实现示范工厂从设备端到资源计划系统的纵向集成、设计端到制作端的横向打通。
去年11月,李世江参加了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届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围绕“智能制造助力产业转型与变革”议题,李世江作了《以智能制造为支撑的转型发展道路》专题演讲。依托智能制造,多氟多走上一条充满挑战、充满刺激、充满不确定性的道路。围绕以ERP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多氟多重点实施智能市场、智能物流、智能采购、智能制造、智能设计“五朵智能云”的建设。希望借助智才集聚和智能制造,通过部署智慧企业套件、实施智慧技术、打造智慧平台,建设智慧多氟多。
去年12月,李世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案例大会。多氟多数字化转型工程荣膺“2018年度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战略典范”,入选《2018中国数字企业白皮书》,并同时入选清华大学光华学院教材。李世江说,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和产业数字化变革蓄势待发,进行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获得竞争优势,已成为未来企业的必行之道。
去年12月,李世江带领多氟多信息化和智能制造团队到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部参观交流,参观了华为智慧园区展厅及平安园区IOC运营中心。李世江说,他重点对工业无线、物联网、智慧城市、业务云化、云数据中心、监控应用和主被动式设备等方面与华为相关领导进行交流。华为在智能制造上,基于单一数据源的数字可视化系统对数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图形可视化、图像可视化的全方位应用,实现了生产制造过程的透明化,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保障。基于全场景的技术应用,让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基于单一数据源的集成算法以及大数据分析理念在各行业和场景中的应用,为企业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华为的数字化转型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每一次变革的决心,才促成了华为如今以结构多元、业务多元的混合数字化模式。李世江说,多氟多和华为一样,都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抱着一腔为民族工业作贡献的决心,坚定走在时代前列。
打造“三智工程”,智才集聚是关键。李世江说,多氟多先后承担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863”计划、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工业强基工程等20多项国家级工程以及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计划和氟化盐绿色工艺计划。一个项目就是一所学校,融合在一起,多氟多就是一所大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多氟多项目多、课题多、专利多、标准多,这些都是造就人才的最好实验场和试金石。”李世江喜上眉梢地说,“省级职称评定正高级工程师,通过率100%,超过省平均通过率66%;高级工程师通过率83%,超过省平均通过率58%;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省政府津贴2人,通过率100%。国家‘百千万人才’专家1人、行业领军人才3人、教授级高工5人、高工3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技术能手2人。”
转型升级,需要全员能力的提升和支撑。李世江说,多氟多打开“行政序列、工程技术序列、专业序列和技能序列”四个通道,712名员工拿到大专文凭、495名员工拿到本科文凭。多氟多获批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河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吸引对接国家高科技人才、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高技能领军人才,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
企业对员工最大的好,就是舍得投入、加大培养、创造条件、大胆使用。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有发展空间。李世江直言不讳,多氟多让没有机会接受系统技术知识熏陶的人,通过实践成长起来,成为特殊人才,如氟化工奇才韩建军,新材料勇士闫春生,数字和智能化精英团队刘华伟、刘海庆、郝斌、梅海波等,新能源专家许飞和新能源汽车专家陈士毅等。
多氟多平台宽广、渠道通畅、政策到位,为大家提供奋斗的空间、创新的天地。术业有专攻。让内生成长与向上突破,成为多氟多成长的新动能。
细数多氟多的傲人业绩,李世江娓娓道来:氟化盐以工艺技术优势和智能生产线改造提升优势,搭建产业平台,形成集聚效应;昆明科技、白银中天、盈氟金和在总部平台支撑下,发挥专业经营的优势,强强联合,共同成长为行业领跑者。去年9月,国际标委会ISO/TC226第十次全体会议在多氟多召开,来自8个国家的38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制定氟化盐国际标准。大会提出,下一届会议选举新的大会主席事宜,希望中国的专家能够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补齐我国新材料发展的短板,多氟多抓住新材料发展的小趋势,在创新突破中创造奇迹。李世江说,多氟多六氟磷酸锂以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契机,持续提升工艺品质,批量走向国际市场;电子级氢氟酸质量由PPM级到PPB级,再到PPT级,实现“三级跳”,在一年一度的国际半导体产业大会上备受关注;氟硅分合被业界称为“顶天立地”的好项目,既站在行业高峰,又能落地见效益,中宁硅业成为氟硅元素在半导体行业汇聚的有效载体,向硅基文明吹响进军号角,为我国半导体产业贡献智慧。
新能源锂电池向智能制造迈进了一大步。从基础的全网覆盖到系统化的智能生产线通车,运用“数字化双胞胎”技术,实现真实工厂和模拟工厂的联动,为项目建设和智能车间建设作贡献。李世江说,在2018年首届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暨储能产业大会上,多氟多软包叠片动力锂电池荣获“2018年度中国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奖”和“2018年度动力电池十大品牌”两项殊荣。与奇瑞合作,再创“多氟多速度”,新能源开始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IT与OT融合,使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创新技术为多氟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垂直洞察、横向贯通、掌控全局的信息技术,使管理驾驶舱决策更科学;泛在感知、实时管控、预测决策,让“数字化双胞胎”为智能制造如虎添翼;氟硅分合、模型引领、行业突破,为新材料创新在半导体行业创造奇迹。氟硅分合被业界称为“顶天立地”的好项目,既站在行业高峰,又能落地见效益,产品品质从PPM级到PPB级,再到PPT级,一个个奇迹在多氟多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