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产经观察丨生态环境执法 上一版3  4下一版
转型发展活力倍增
卓立膜材料创新驱动提升发展力
图片新闻
焦作市环境监察移动执法培训班开班
统一配发便携式执法箱
市环保局强力推进 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工作
市环境监察支队执法用上无人机
开展元月“双严”执法活动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 年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型发展活力倍增
——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述评
作者: 本报记者 孙国利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实干中奋力逐梦。

  去年以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城市,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滚石上山、苦干实干,厚植发展优势,全市工业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权威数据显示:2018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6.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年度目标,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1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个、5.4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提高。

  精准施策稳增长,着力稳定发展预期。我市将稳定即期增长与促进长远发展相结合,着力聚焦关键、破解难题,有效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加强运行调节调控,出台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意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N”等系列政策措施,全面实施放宽市场准入、降低企业成本、优化政务环境等专项行动,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有效扩充了总量、提升了质量;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抓落实 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完善“六本台账”,加强“四项对接”,强化企业服务,减轻企业税费负担15.7亿元,盘活了一批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企业;充分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坚持领导分包、观摩评价等工作机制,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28.3%、160.7%;积极化解企业风险,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

  加快转型调结构,着力推动产业转型。我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整产业、产能、产品结构,扎实推进“去降补”,产业转型升级蹄疾步稳;全面开展“三大改造”,417个项目完成投资345亿元,中原内配等3家企业获评“绿色工厂”,中原经济区高端制造业先进基地加快建设;深入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工程,30家重点培育对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蒙牛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以十大工业项目为龙头,强力推进210个重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99亿元;启动“百企退城”三年行动计划,搬迁改造企业68家、完成20家;与浪潮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施“千企上云”专项行动,培育“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19家、对标企业156家;削减煤炭过剩产能120万吨。

  内外联动齐发力,着力释放发展动能。我市把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更好地结合起来,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市直行政权力事项取消下放178项、调整356项,成功创建国家级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市;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一网通办率、办件总量和人均办件量居全省前列;组团参加进博会、广交会、东博会等重大招商节会,举办系列焦作市情推介招商活动,引进省外境内项目398个,合同省外资金130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02亿元;进出口总额达148.8亿元,其中出口107.6亿元,焦作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建成投运;主动融入郑洛新国家自创区,6家单位被确定为自创区首批辐射点;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成功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40家;科技综合体加快建设,首批拟定入驻项目13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总数突破100家,新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省院士工作站1家;制定“引才聚焦”人才政策体系,举办了海外英才中原行暨焦作创新创业洽谈会、技能大赛等活动,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2123人;获得授权专利同比增长41%;发放科技贷款1.1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成为全省首批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实体经济活力不足,企业融资仍较困难,营商环境仍需改善。二是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现代服务业比重仍然偏低,传统产业转型步伐较慢。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机制仍然不活,创新载体总量不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依然较少。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真正以新理念引领焦作发展,首先是创新发展。也就是说,我们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抓紧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朋友圈里曾经流行过这样一个段子:“淘宝干了超市的事,阿里巴巴干了批发市场的事,微信干了电信的事,支付宝干了银行的事,不是外行干掉内行,是趋势干掉规模。”这虽说带些戏谑,却也揭示出这么一个道理:如果不能持续创新、跟上时代,就很可能会落伍、被淘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被各地发展实践一再印证。就拿陆续出炉的2015年全国各地经济数据来讲,比照全国经济增速基准线,有的地方经济增长依然保持在“双位数”,有的地方表现差强人意,有的地方则“不那么好看”。这些数字背后,暗含着一个新常态的大逻辑: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是我市今后发展最核心、最关键、最紧迫的事。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要义有三: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突出精准高效投资,激活区域市场需求,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就要围绕国家、省政策投向,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争取上级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实施好省、市重点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把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摆在重要位置,以成功创建国家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市为契机,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70%以上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80%以上事项实现网上可办,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以产业高端化、技术尖端化、质量顶端化为目标,深入开展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行动,推动“龙头+配套”集群发展、“基地+基金”集聚发展、“存量+增量”同步发展,着力打造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等优势主导产业集群。

  创新,企业永远是主战场。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理念,壮大创新主体,厚植创新载体,用好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建立科技企业投资引导基金,持续加强科技贷款工作,引导创新资源更多向企业集聚;深入实施转型先锋行动计划,推动百家骨干企业与中科院深化合作;深入推进十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科技综合体;加强对外科技合作,引进一批国内知名科技服务机构,加快构建开放创新、协同创新格局,带动全市科技服务业整体提升;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引才聚焦”政策体系,加快建设国际人才城、人才公寓,引进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团队)、高素质企业家、高技能人才,努力形成人才综合竞争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我市要把高质量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我们一定能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

  “于无人处走出一条路来,于有人处向前多走一步”。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把发展的巨大潜力转变为实力,我们就能走好复兴路上的“关键一程”,创出美好的新天地。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