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阳光暖暖的。吃罢午饭,靳有勤骑上三轮车,直奔马村区演马街道高寨村集会,车上装的是他要在集会上卖的厨房用品。
靳有勤今年62岁,曾是修武县五里源乡西板桥村的建卡立档贫困户。靠着做小生意,勤快的他2016年成功脱贫。他常说:“不能拖国家的后腿,要用勤劳改变命运。”
靳有勤的名字中有个“勤”字,勤劳也是靳有勤的家风。
靳有勤的父亲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英雄,是伤残军人。作为家中的长子,靳有勤受父亲影响很大,经常和父亲在村里进行义务劳动。该村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过去村里路面特别不好,坑坑洼洼的,靳有勤经常和父亲一起义务整修路面。看到村里哪点脏了,靳有勤就打扫一下,是村里公认的好人。
靳有勤除了种地,还做点小生意,经常起早贪黑去赶会。这么勤快的人咋成了贫困户?
十几年前,靳有勤的弟弟不幸出了意外,瘫痪在床。有卧病在床的父亲,有瘫痪在床的弟弟,靳有勤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照顾他们身上,只能暂时把生意放到一边,本不富裕的家庭因残致贫。
2014年,靳有勤成了村里建卡立档的贫困户。
靳有勤不愿意成为被照顾的对象,他要靠自己的劳动改变命运,甩掉贫困户的帽子。
2016年左右,他又开始忙着做小生意。附近村子哪天有集会,靳有勤心里门清。平时赶集会,他一天能挣个四五十元钱,逢年过节一天能挣一二百元钱。
做小生意,加上自己种地的收入、村里的一些补助,靳有勤家在2016年年底成功脱贫。
虽然脱贫了,但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依然向靳有勤家倾斜。
2018年夏季,村里帮靳有勤争取到了危房改造补贴,他父亲的房补了4900元,他的房补了6000元,村里又帮他将房子修葺一新。借着“百企帮百村”的东风,驻村扶贫干部又帮他修整了院落。看到本来破旧的房子、院子旧貌换新颜,靳有勤心里很满足。遇到扶贫干部,他常说:“你们真是让俺感受到了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