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0日,是中站区龙翔街道寺后村村民赵换玲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从这一天起至今,她的丈夫就一直没有醒来,一“睡”就是四年零六个月。
四年零六个月,赵换玲每天给植物人丈夫洗漱、喂饭、擦洗、翻身……,丈夫没有出过一次褥疮,干净清爽,脸色红润,体重增加。
“不管他还要‘睡’多久,我都会让他好好活着,愿意‘换’他早早醒来!”1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寺后村西头赵换玲的家,一个普通农家小院,整洁、安静,透着女主人的干净利落,从里屋出来的赵换玲面对记者时的坚定语气让人敬佩。
记者跟随赵换玲走进里屋,屋里摆放着一高一矮两张床。她丈夫静静地躺在一张高大的床上,床上铺着干净厚实的被褥,屋里没有一点异味,让人根本想象不出这里是吃喝拉撒睡全在床上的植物人居住的房间。
28年前,家住龙翔街道十二会村的姑娘赵换玲和小自己一岁的卢成月结婚了,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卢成月在当时的焦作矿务局李封水泥厂上班。企业后来改制,卢成月买断工龄后每天到城区打工,赵换玲则在家忙着种地,农闲时,刺十字绣,换点零用钱。虽然日子不算宽裕,但全家人其乐融融。
2014年7月20日21时许,赵换玲家的电话突然响起。电话是从中站区人民医院打来的,说她丈夫被撞昏,正在医院抢救。
当赵换玲急急忙忙赶到医院时,丈夫只有呼吸,不省人事。经过几天几夜的急救,丈夫还是昏迷不醒,医生诊断他大脑皮层功能严重损害,成为植物人。在医院住了一年多,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等丈夫病情稳定出院时,还欠了七八万元。
丈夫回到家后,赵换玲起初以为几个月或者一两年,丈夫会苏醒过来,没想到一躺就是4年多。“睡”了4年多的丈夫,身上却没有一点褥疮,人也干净清爽,每个月来给她丈夫换一次胃管的医护人员都说:“这真是一个奇迹!”
奇迹的背后是赵换玲的坚守、执着。为了照顾丈夫,4年多来,赵换玲从没有脱衣睡过一个囫囵觉。每天4时许,她就要起床准备早饭。丈夫的舌头僵硬不会吞咽,只能往胃管里打流食。为了均衡营养,丈夫是一日五餐,她总是变着花样地做。“打的流食不能稠,稠了,针管抽不进、打不出,食管喂不进去……这都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赵换玲说。
每隔1小时导一次尿,每隔一两个小时翻翻身,每隔6小时喂一次水,每天擦洗一次身子,每隔六七天通一次大便,每通一次大便要两三个小时……赵换玲照料植物人丈夫的“每日功课”细致到常人难以想象。
照顾丈夫任劳任怨的赵换玲说:“这几年,最该感谢的是政府人员、村干部、街坊邻居。”
丈夫是城市户口,没有低保,龙翔街道第一时间给她办了低保;村里给她安排了护林员的工作,在家门口护林,每月有几百元收入,还给丈夫买来了专用病床;龙翔街道党工委书记主动对接,和她家结成帮扶对子,每周探望,嘘寒问暖。
如今,53岁的赵换玲有了新盼头。“女儿已经成家,儿子在上海打工,工资除贴补家用外,还用节省下来的钱给他爸买了自动按摩床垫。”说到这些,赵换玲有些哽咽,“日子虽苦,但一家人在一起,又有这么多人关怀帮助,已经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