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 帆
“挑战7分钟,高效便捷为民”的提示牌醒目地挂在墙上;宽大的电子显示屏上正滚动显示着本周值班安排和考勤情况通报;以“党的光辉历程”和“走近学习榜样”为主题的党建雕刻画挂在走廊内,激荡人心,让人振奋……
马村区人民检察院机关严明规范、蓬勃向上、温馨暖人的气氛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
检察官的“精神领地”
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随手拿出一本名叫《苦难辉煌》的书,只见书的扉页上工整地写着“推荐理由:我们党和军队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历经曲折而愈挫愈勇,并最终取得辉煌胜利,源于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定信仰……”下面署名是岳崇德。记者了解到,这是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岳崇德为干警们推荐的一本书。旁边还整齐地摆放着其他干警推荐的书籍,每本书的扉页上都有荐书者的推荐理由。这是该院“检察官书苑”独具特色的一角。
“检察官书苑”图书室总面积100余平方米,系全市基层检察院中面积最大、藏书量最多、功能最齐全的图书室,现有政治、法律、历史、人文、社科等各种藏书6000余册,还配置有6部连接互联网的笔记本电脑,是干警们怡情养性、增长才干的最佳场所。该院还开展“好书共分享”干警荐书活动,每位干警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已成为“检察官书苑”的独特一景,吸引干警们争相借阅,从中汲取精神养分。
检察官的“心灵港湾”
“小姜,听说你工作上有想法,不愿在政治处工作?”
“是的,我是年轻人,想去业务部门锻炼锻炼。”
“综合部门也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地方,政治处很需要你们这些年轻人啊。”
……
在该院“心灵驿站”,政治处主任杨小秋正与干警姜晔促膝交谈。只见站内墙上“听您说事、为您分忧、帮您解难”几行大字暖心醒目。据介绍,这是该院“心灵驿站”的工作主题,通过温馨的场景布置,让谈话者在平等、舒缓的环境内放下思想包袱,释放工作上的压力,进行心灵的沟通。该院还制定了“至少三个一”谈心谈话制度,即党组书记每季度至少和党组成员谈一次心;党组成员每月至少与分管部门负责人谈一次心;科室负责人每周至少与科室党员谈一次心。从去年7月份至今,该院共开展各层级谈心谈话80余人次。通过谈心谈话,进行“心灵按摩”、解惑释疑,及时解决干警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困难、生活上的难题,拉近了领导干部与普通干警之间的距离,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如今,哪位干警一旦遇上烦心事,都会到“心灵驿站”内坐一坐,因为大家知道,那是一个可以敞开心扉、释放压力的地方。
党建工作的“钢铁堡垒”
“今天,我向检察官们汇报的题目是《高质量党建催生“明星村”》,我们乔庄村之所以有今天的面貌,全在于我们抓党建、强党建……”
去年11月的一天,武陟县“明星村”小董乡乔庄村党支部书记张连喜受邀来到该院党员活动室,为党员干警们讲述了一个偏僻农村抓党建促发展,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的嬗变史。
这是该院“1+2+3+4”党员学习培训的一个生动缩影。为强本领、提素质,该院在党员干警中建立“1+2+3+4”党员学习培训机制。1,即一个月一次集中培训。2,即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两个带头率先垂范。3,即外部邀请讲学、内部培训分享、案例讲学3种模式提升质量。4,即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培训与业务实训相结合、岗位培训与检察调研相结合、调研成果与业绩考核相结合,推进党员干警学习培训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去年以来,该院先后邀请张连喜和本市著名作家张丙辰等为全体党员作党建经验介绍和党性修养报告,开展各类培训讲座15场,使党员干警的党性观念和业务素质得到明显增强。
播撒下“忠诚的种子”
记者在该院办公楼3楼走廊的墙上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庞,他就是曾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荣记个人一等功、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张穹同志亲切慰问的原监所科科长范同义同志。他的照片与焦裕禄、田文生、廖俊波、黄旭华等各行业的英模照片连在一起,构成了该院党建文化长廊生动鲜活的一部分,让干警们倍觉亲切。
该院在党建工作中,将检察文化外现于人们目所能及的墙壁、门牌标示上,让干警在潜移默化中培植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和为民司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该院办公楼的每一层走廊都悬挂有各种主题的廊画,尤其3楼走廊的以“党的光辉历程”和“走进学习榜样,凝聚复兴力量”两个主题廊画最具特色。前一个主题以时间为序依次展示了党的各个历史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后一个主题展示了不同时期各个系统涌现出的先进党员模范及其事迹简介。在这样的环境中,干警个个都是激昂向上、只争朝夕干工作,红色的基因已融入检察人的血液中。
此外,该院还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一套党建线上管理平台,每个党员通过登录“党建助手”手机APP及时上传个人的党建笔记、图片等资料,可随时学习党建知识、观看党建视频,使党建学习摆脱了场所和时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随着“一室一站一苑一廊”的逐渐成形,马村区人民检察院党建综合体的“颜值”也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