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砥砺行,春华秋实满庭芳”。在2019年元旦文艺会演上,焦作技师学院师生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表达了对学校的美好祝福和内心的喜悦之情。尤其值得骄傲的是,该学院从中级职业院校升格为高级职业院校。这意味着,该学院经过60年发展,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翻开该院的荣誉史册,带给人们一次又一次惊叹:2018年,该院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共计12类、342人次,组织33名学生参加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河南省选拔赛参赛;组织4名学生参加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业组比赛河南选拔赛;组织40名学生参加2018年焦作市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组织42名学生参加2018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系列竞赛,获得一等奖2人、二等奖14人、三等奖14人;组织37名学生参加焦作市第八届职业技能大赛3个学生组项目,包揽了3个学生组项目第一名,获得一等奖3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3人;组织10名学生参加全省技工院校学生中式烹调、中式面点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
回首2018年,焦作技师学院可谓硕果累累,精彩纷呈。
入学时还是个懵懂的学生,毕业后则是企业争抢的“香饽饽”。为了适应企业对一线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2010年,该学院先后申请到国家数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河南2万人以下培训规模实训基地项目、河南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项目、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项目等,购置了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智能化教学平台等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夯实了办学基础,成为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逐步形成了以培养现代装备、机械制造和化工等专业领域人才为主的办学特色。
去年3月,市委书记王小平在全市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焦作已经进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等先进理念和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为推动焦作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机遇,该学院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尽快落实中央和省市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和要求,加快学院“双元”培育探索和实践,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该学院坚持以服务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积极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先后与龙蟒佰利联、焦作制动器、千年冷冻、中原内配、广州广船、郑州宇通等80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学生就业推荐率100%,平均就业率98%,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超过95%。
与此同时,该学院坚持“打造品牌,创建名校,实现名校配名企”的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委员会”机制,组建了由上级主管部门、29家机械装备和化工类相关企业、14所职业院校加盟的河南省机械成型技术技工教育集团。作为集团理事长单位,该院定期召开校企合作会议,积极组织校企职工互培、项目研发、学生顶岗实习等合作,有效地推动了校企共融、合作发展。
为了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该学院积极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企业投入资金购置设备、建设实训室、设立助学金。该学院提供师资、成立专班、定向培养,先后开设了千年冷冻班、佰利联班、中内配班、宇通客车班、广州广船班等。同时,该学院根据企业用工特点,开展委托培养,由企业在社会自主招工,送到学校培养;工学结合培养,企业员工一边在企业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校的专业学习;通过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让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能力,实现了学院和企业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此外,该学院还利用办学优势积极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根据焦作制动器、中原内配的生产情况,与企业开展“数控设备升级改造”“活塞缸加工工艺改革”等课题的研发。该学院根据企业需求和生产状况,灵活安排教学实习的时间和内容,为企业排忧解难,既保证了实习课题和效果的落实,也解决了企业用工紧缺的困难。
在平时的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中,该院学生可与企业员工进行交流,学习工人师傅专业技能和爱岗敬业的精神,结合企业对员工的素养要求,增强自我成才意识,制订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该学院不断增加企业文化课程,让学生感受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快学生社会角色转换,提升学生成为现代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创新无止境,拼搏正当时。“当前,焦作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该学院作为本土公办职业院校,为我市经济发展和本地企业培养更多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是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该院院长殷东兴说,“下一步,学院将主动适应我市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进一步拓展‘双元’培育机构职能,完善‘双元’培育实施方案,积极与本地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提供技能人才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