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通农民,善良、质朴、踏实、肯干;他是一名手工艺人,勤奋、刻苦、继承、发扬;他是博爱县竹艺协会会长,看准了电商机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他就是崔凯杰,为博爱竹器注入了电商的新鲜血液。
2015年,“互联网+”席卷怀川大地,电子商务闯入了博爱人的生活,太行山下的这个小县城迎来了电商发展的春天。
那一年,人们惊奇地发现,像怀姜糖膏、牛肉丸、小酥肉等特色小吃原来也可以借助电商“走出去”,博爱县成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综合示范县。“县长喊你回家做电商”不仅喊出了县委、县政府招贤纳士的诚意,也戳中了博爱籍在外人员的痛点。
博爱县有着我国品种最多、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竹林,是“竹林七贤”生活过的地方,有着诱人而独特的“竹文化”,博爱县的竹编更是驰名中外。
“老人不愿编,卖不出去;青年没人学,跟不上潮流;竹子没人种,挣不了钱。”崔凯杰说,“前些年,由于不锈钢、塑料制品热销,竹编制品销路受阻,竹编艺人纷纷弃‘竹’改行。”
“上一辈传下来的手艺,不能在我这儿就没了,竹编艺人应该是受人尊敬的。”崔凯杰坚定地说。崔凯杰25岁就能编出立体竹编,南漂那几年,他的心里始终放不下家乡的那片竹林,本着对家乡竹子的怀恋,他始终保持着使用家乡竹筷、竹椅的习惯。当接到故乡的“邀请函”时,正在厦门经营电脑生意的崔凯杰瞬间被打动了:回家创业!崔凯杰认为这正是一个拯救家乡竹编技艺的好时机。
传统竹艺与电商的“搭桥”,将会迸发怎样的火花?带着这样的疑问,崔凯杰于2016年注册了“清化竹器”“竹坞郡”等商标,成立了河南省浸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营几十种竹艺品,并采用线上宣传、接单、销售,线下研发、生产的方式,嵌入“互联网+”思维,由街头叫卖拓展至朋友圈、淘宝。
“郑州的客商在微信上看到我们的产品后就过来定制,人家提供了图纸,我们却做不出来。”面对这样的问题,崔凯杰意识到,唯有苦练内功,才能站稳脚跟。于是,他踏上了拜师求艺之路。
一个人,数万里;从江浙,到两湖,只要是和竹编有关的艺人、大师,他都一个不落地去拜访。浙江象山竹编非遗传承人、竹编工美大师张心荣称赞道:“有你在,传统竹艺就大有希望。”湖南益阳小郁竹艺传承人危禄绵更是被他的诚心打动,欣然答应前往博爱考察。
天道酬勤,崔凯杰的付出最终得到了认可。2017年,博爱县竹艺协会成立,崔凯杰被一致推选为会长,他本人在“县长喊你回家做电商”@竹艺争霸赛、“青天河杯”双创大赛等比赛上屡屡获奖;2018年,他又被评为博爱县十大电商创业典型之一。
如今的浸云公司年营业额达百万元,崔凯杰创业的案例也成为该县积极探索“电商+竹艺”扶贫工作的新模式,进而达到“特色产品催生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激活特色经济”的效果,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互联网让销售变简单了,下一步要培养一批匠人,开发出既体现中原特色又能适应市场需求的竹艺精品。”面对未来,崔凯杰从容、自信,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