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洋瑞)2018年,中站区紧紧围绕打造“三区四基地”的总体定位和战略布局,坚持“忠诚廉洁、依法理财,创新争优、敬业担当”的财政工作理念,按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总体要求,确保收入持续增长,保障民生稳步改善。2018年,该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531万元,完成年预算的101.8%,比上年同期增长12%,增幅全市排名第一、进度全市排名第一;税收累计完成6894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税收比重为93.7%,位居全市第一。
做大“两个总量”。2018年,该区以做大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总量”为目标,把实现财政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凝神聚力做好生财、聚财、用财工作,提高了财政保障能力。
做强主体税种。该区围绕全市财政体制划分,积极研讨、制订体制调整方案,核实、审定区、街道两级收入、支出基数,通过开展走访调研,对企业主体税种的来源和构成进行深入研究、精细核算,找出本地收入影响最大、见效最快、形成财力最优的行业和税种,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的地方财源体系,做强主体税种。
注重培植财源。该区通过深入企业,对落实金融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四上企业”“个转企、小转升”等扶持政策在执行上和实际操作上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完善,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助推企业发展,全力壮大财源。
服务企业实打实。该区通过助推招商引资培植后续财源,并认真学习、研究、对接上级各项政策,协同相关部门及早谋划、包装项目,争取资金,助力企业转型提质、技术改造、延链补链,培育经济增长点,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征管服务。该区围绕全年目标任务,通过台账化、痕迹化管理,严格遵守月分析、月例会、月通报制度,强化对财税工作和经济走势的评估研判,及时解决财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通过税源普查、综合治税、大数据、云服务等联动平台建设,强化收入服务,做到应收尽收、足额均衡入库。同时,该区不断创新非税征管模式,积极推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收缴分离制度,每周为一节点,对非税收入情况进行评估预判,不断完善非税收入制度建设和定期监督检查制度,通过制度落实,确保非税资金足额入库。2018年前11个月,该区共完成非税收入3093万元。
加强资金统筹。该区为重点项目、民生工程、扶贫攻坚、环保攻坚等工作提供资金保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分配、执行、进度台账,建立时间、进度动态监管机制,为推进重点工作提供财力支撑。截至2018年11月底,该区共支出扶贫资金1595.33万元、西部整村征迁支出资金3019万元、“四城联创”支出资金1186.27万元、环保支出资金856万元。
强化预算管理。该区建立和完善预算执行绩效考核机制,并加强预算资金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强化评审工作。2018年,该区完成预算评审项目74个,送审金额1.3亿元,评审金额1.03亿元,审减额2694万元,审减率达20.7%。强化政府采购。2018年,该区采用各类公开招标会、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完成采购预算9611.4万元,实际采购金额8616.2万元,节约资金995.2万元,节支率达10%。
实行联动治税。该区组织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的重要路段、沿街门店等重点区域进行专项治理,并分别对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房地产行业、金融业税收及“四上企业”入库情况进行专项治理;通过运用信息分析、比对大数据收集等手段,建立了信息管税、联控协管的税收征管长效机制,营造了共同参与,依法、公正、有序的税收征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