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发挥焦作力量 贡献焦作智慧
扶贫动态
这个29岁驻村第一书记不简单
我的扶贫路 无怨无悔
图片新闻
王文娟:从贫困户到山药种植大户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9 年1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文娟:从贫困户到山药种植大户
本报记者 赵改玲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贫困时,她的微信号只有头像没有名字;脱贫后,她的微信名字叫“买山药找我”。微信名字的变化,反映了她脱贫前后的不同心情。她,就是武陟县大虹桥乡朱原村的脱贫之星王文娟。

  王文娟今年39岁,和丈夫朱小祥育有两个女儿,此前在村里承包五六亩地种山药。“过去怕赔得多,不敢承包那么多地。”想起创业之初的艰难,王文娟的话里充满了苦涩。

  朱小祥有慢性病,不能干重活,一家人的负担更多地落到王文娟肩上。由于没技术、没销路,王文娟一家的日子多年来一直紧巴巴的。

  扶贫新风吹到朱原村这个小村落。2014年,村里的扶贫干部开始帮助王文娟一家。帮扶责任人李小保经常到王文娟家里了解情况,根据致贫原因研究针对性帮扶措施。

  李小保帮助王文娟家申请慈善资金、无息贷款,帮他们买了辆拖拉机。有了拖拉机,可以帮别人种地、耕地,王文娟家每年可以增加两三万元的收入。

  过去种山药缺技术,用王文娟自己的话说,像是在黑暗里摸索,种的山药很难卖出好价钱。

  李小保帮助王文娟参加技能培训,提高了种植山药的技术。“收获可大了。按照老师的指点,种出的山药模样好看,颜色也好看,口感更好,吃过俺家山药的人都说口感又面又甜。”王文娟说。

  同样一块地,为啥种出的山药不一样呢?通过培训,王文娟了解到,每块土地都有自己的“脾气”,什么样的土地种植什么品种的山药,都有讲究。像他们家承包的土地,适合种红斑山药。这几年,王文娟家年年种出高质量的山药,卖出了高价钱。

  有了技术,人就有自信。这几年,王文娟承包了30亩地,一亩地能挣上万元。

  除了这些收入,王文娟家还入股光伏发电到户增收项目,以产业扶贫资金1000元入股蔬菜种植基地,获得稳定分红。去年,王文娟家成功摘下贫困户的帽子。

  腰包鼓了,王文娟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前年和去年,她雇用村里的闲散劳动力挖山药,光给他们发工资就发了好几万元。

  成功脱贫后的王文娟,觉得生活更有奔头了,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