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生观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改善生态环境 提升幸福指数
种植大棚蔬菜 奔向致富之路
图片新闻
山阳区创业孵化谱新篇
“古温惠民”活动,我们很支持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1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种植大棚蔬菜 奔向致富之路
——博爱县孝敬镇大棚蔬菜种植采访侧记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王学典

  1月22日,博爱县孝敬镇博爱源蔬菜种植园区蔬菜大棚里,菜农曹小平正在采摘无公害黄瓜。见到记者采访,曹小平高兴地说:“种植大棚蔬菜不但帮我摘去了贫困的帽子,还让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我和妻子承包了2个大棚,一年稳定收入约15万元。”

  曹小平是该镇大岩村村民,几年前因为养殖亏损较大,生活一度陷入困境,无奈开始种植露地蔬菜,但效益不佳,前年开始承包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他承包的2个大棚属于早期建设的半地下日光温室大棚,每年一个棚承包费约8000元,主要种植茄子、黄瓜、辣椒等。目前,该镇共建设半地下日光温室大棚259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2500座、大小拱棚1万余座。

  “我在这个大棚种植茄子5年了,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技术难题。”面对蔬菜种植过程中最关键的生产技术,该镇内都村菜农董艳丽说得轻描淡写,丝毫没有压力。“菜苗由公司提供,刚开始种植时有人手把手培训,农业种植专家还会不定期来巡查,我们基本上掌握了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董艳丽说。对于销售,董艳丽更是自信满满:“我们的蔬菜直供郑州、焦作、新乡、洛阳、济源等城市的大中型超市,尤其是茄子最为出名,供不应求。”

  董艳丽说的公司是焦作市博爱源生态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9年来,高度重视农民生产技术培训,高薪聘请蔬菜技术员吃住在公司,手把手传授种菜技术,与博爱职专共建蔬菜研究室,解决蔬菜生产中的难题。该公司注册的孝敬牌蔬菜被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孝敬牌蔬菜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绿色食品蔬菜。

  “每天50元工资,干8个小时,如果超过8个小时,超过的时间另外算钱。”在大棚打工的李美容一边忙着给茄子授粉,一边回答记者的提问。蔬菜种植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有些人因为家中有老人或小孩不能外出打工的,就可以在大棚内上班。仅博爱源蔬菜种植园区就带动周边孝敬镇和金城乡18个村800多人在蔬菜大棚内打工,最多时一天超过1000人。

  “去年,我们孝敬镇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十大蔬菜乡镇。针对蔬菜种植这一块,下一步,我们会通过产业带动来打造中国生态食材第一品牌,打造全国农民培训中心,打造全国孝敬文化教育中心,打造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等,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该镇党委书记王庆雷说。

  上图为博爱县孝敬镇党委书记王庆雷(左一)在蔬菜大棚内了解蔬菜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王学典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