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出于安全的考虑,传统工艺、现场制作的各类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那么,大家亲眼所见现场制作的食品真的安全吗?近日,市民张先生就遇到一件窝心事,他买的现榨花生油出了问题,让他对那些现场制作、现场加工的食品产生了怀疑。
临近春节,市民张先生采购年货的时候去了趟上白作星期天市场,市场内商贩云集,吃的、喝的、用的,各色商品一应俱全。在一个现场加工花生油的摊点前,张先生驻足观看了花生油的制作过程。他看到商贩熟练地将车上的花生放入榨油机里,随着机器的转动,金黄色的花生油汩汩地流进一个大桶里,有人购买的时候,摊主就将油倒进白色的油壶中。制作现场,商贩大肆宣传现榨花生油的好处,加之人们都看到榨油的过程,买花生油的人很多,张先生也买了10公斤。
回到家,张先生把刚买的花生油和在超市购买的桶装花生油放在了一起。第二天,他发现现榨花生油有点不对劲。张先生说,家里由于没有暖气室温比较低,超市买的桶装花生油整体凝固在一起,但现榨花生油不仅没有凝固还出现了分层现象,油壶底层的油变得黏稠,上面的油却很稀,颜色也由原来的金黄色变成了浑浊的淡黄色。此时,张先生意识到受骗了。
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现榨花生油的商贩多出现在城乡接合部的集市上,这些商贩开着三轮车,车兜里放着榨油用的机器以及花生、芝麻等原材料,现榨花生油的价格多在15元/公斤至18元/公斤。现榨花生油的价格波动不大,但现榨香油的价格则分为好几个档次。
现榨油为何出现价格不统一的情况?记者询问商贩,商贩解释称,价格高的油更纯。
记者询问了10多名逛集市的市民,多数市民明确表示,不会购买现榨花生油。“现榨的花生油也可以掺假的。现在,亲眼所见不一定就是真的。”市民柳女士说。
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妈说:“央视曝光过现榨花生油掺假的事儿,还说榨油的作坊不具备消毒能力,现榨的花生油有可能含有黄曲霉素,会致癌的。”
在记者采访的市民中,有3名市民明确表示,会购买现榨花生油。“我家就是农村的,每年收花生的时候,家里就会留下一些用于榨油。”该市民说,“村里榨油的作坊都是老门老户,榨的油也特别香。”
那么,现榨的花生油究竟好不好呢?《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的生产经营有严格规定,其中第二十七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作为食用油的生产主体,要取得相应的生产资质,具备一定的规模,取得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油品出厂时还要有检验报告单等质量认证。在食用油的生产技术层面,现代食用油生产有一套完整成熟的生产工序,而街头小作坊现榨的食用油不可能具备正规厂家的严格工序,比如严格的消毒、清洗和杀菌处理等环节。
该负责人表示,流动商贩销售的现榨现卖、没有精加工的花生油在行业内被称作“毛油”,是不能保证食用安全的。因此,记者建议,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市民们还是到商场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用油,这样可以吃着放心、吃着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