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市委书记王小平对山阳区中星街道巡返村党总支书记赵福运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巡返村,探寻改革开放以来该村艰苦创业、转型发展的振兴之路。本报自今日起推出巡返村振兴发展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在南太行山脚下,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小村庄——山阳区中星街道巡返村。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底蕴深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30多年来,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淳朴、奋进的巡返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深厚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在怀川大地上书写了山阳儿女砥砺奋进的辉煌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要在实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
巡返村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在河南通往山西的太行山南大门前,即东山门河口的河西岸。由于古代山中古道多沿河开凿,所以古山门河自然就是大山之中开凿崎岖山路的理想走向,这里自然成为连接山西、河南的交通要道。巡返村还是东山门河通往古山阳城和怀庆(沁阳、博爱)的重要关隘,至今遗存着大量“街”“巷”遗址,证明这里曾经是晋东南通往怀庆府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南来北往客商云集、物流繁华的重镇。可以说,巡返村的历史与我国农耕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里屹立千年的大圆通寺就是深厚历史文化的见证。
大圆通寺原名云灵禅寺,始建于唐代,今有当年遗存的唐代石刻为证,《旧唐书》《新唐书》《资政通鉴》等史书也均有记载。据史书记载,大圆通寺长期担负着传播农耕文化的作用,向当地人传递春种、夏管、秋收、冬储等相关农业信息,帮助更多人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农耕实践中。
现存的大圆通寺建筑群属于宋代建筑风格,整体建筑包括山门、藏经楼、普贤殿等,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景色秀丽,树木茂盛,堪称中原地区文化旅游的精品目的地。
据史书记载,建设初期的云灵禅寺与附近的关帝庙、龙王庙和山神庙等遥相呼应,形成一定规模的建筑群,在中原地区古建筑文化领域颇有名气。
大圆通寺旁的关帝庙相传由与神农山脚下同时期建造的尧圣庙改建而成。宋绍圣二年(1095年)有《重修尧圣庙记》:“帝尧遗兹迹者,德而帝之然也。按《覃怀图经》云,郡城乾隅三十余里,古有尧圣庙,乃国家省赛之祠,乃底民乡祈之庙也。”据当地老人回忆,他们的祖先都有西尧圣庙和东尧圣庙相互祭拜交流的传统,西尧圣庙位于神农山脚下,东尧圣庙就是现在大圆通寺旁的关帝庙。
距离大圆通寺两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座药王庙,是怀川百姓为纪念药王孙思邈而修建的庙堂,这也源于孙思邈当年在巡返村大圆通寺居住时,对当地百姓的一片真诚。据说,当年药王在大圆通寺内居住,为附近百姓看病从未收过一分钱,经药王治好的百姓数以千计。乡亲们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就天天往大圆通寺送吃的。而孙思邈除了留下自己的一日三餐外,又将其余的食品送给了乞丐和家境贫穷的老乡。据药王庙唐宋时期碑刻《昭惠王灵感记》记载,孙思邈自32岁始,长期居住天仙庙(今药王庙)后的山坡上,时间长达26年。天仙庙后的山坡上,正是大圆通寺所在地。
巡返村的百姓仁义忠厚、民风淳朴,流传着许多有关信义的故事。宋朝的时候,大圆通寺东边的山门河是怀川瓷器进入卫河,然后再进入漳卫南运河,外运往河北、天津的重要通道。巡返村有一个叫赵不同的中年人,在镇上开了一家小客栈,楼下经营驴肉汤和驴肉火烧,楼上则是十几间客房。由于赵不同经商很讲信义,童叟无欺,所以赵家的小客栈总是顾客盈门。据说,赵不同在无私帮助一位赴京赶考的书生后,书生的家人请来石匠,在巡返村村口立起一座青石雕成的信义牌坊,以表达对赵不同的感激之情。
据说,这座牌坊一直到清代都巍然屹立,后来在一次山洪暴发中倒下了。再后来,巡返村人有感于先人的信义道德,并为了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村里又建起了雄伟壮观的仁义礼智信道德牌坊群。
信义道德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在传统历史文化的长期熏陶和影响下,重德修身、自强不息、务实重干等优良传统在巡返村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巡返村始终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与农耕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不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通过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教育,努力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如今,巡返村的乡风文明建设日新月异。每逢党和国家有重大政策出台、重要会议召开,该村都要组织村民及时学习。为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该村结合实际,早在1987年就制定了《村规民约》,并与时俱进,历经6次修订,要求广大群众处处讲规矩、事事讲规矩。同时,该村成立了秧歌队、健美队和军乐队,每年春节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农历正月十六,都要从省、市请最好的剧团来演出,不断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促使全村始终保持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
巡返村还积极发掘传统文化资源潜力,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每年开展“好媳妇”“好闺女”“好婆婆”等各类评选活动,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进行表彰、嘉奖,加强村民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教育,涌现出许多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典型,在全村形成了比孝顺、比贡献的良好风气,为该村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