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坚强保障
中原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城项目在我市签约
虚心征求各方意见 共谋焦作高质量发展
学习强国 建设焦作
自强不息石成金
图片新闻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9年春节放假安排的通知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1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强不息石成金
——山阳区中星街道巡返村振兴发展系列报道之艰苦奋斗篇
作者: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岳金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去年12月18日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山阳区中星街道巡返村两委干部、全体党员、群众代表等进行了集中收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喜人成果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巡返人尘封的记忆。

  该村老党员赵国兴悉数着巡返村30多年来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巡返是远近有名的穷山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孩子们上不起学,乡亲们看不起病,家家户户盖不起房,甚至连温饱都是全村人共同面临的难题。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全都住上了统一设计建造且水、电、暖等配套设施齐全的花园式小楼房,巡返村也多次被国家、省、市授予“中国美丽乡村百家范例”“省级文明村镇”“省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打造了自强不息、振兴崛起的“巡返样本”。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巡返人,始终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奋力奔跑,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30年风雨征程,30年沧桑巨变。30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巡返村党总支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党建强村、产业富民,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道路,让全村群众过上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幸福新生活。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现任巡返村党总支书记赵福运刚刚当选村委会主任时就敏锐地察觉到,想要改变村里贫穷的现状,最重要的就是改变全村人的思想,特别是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转变。

  为此,巡返村党总支严格按照党纪党规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管理,党员干部要带头接受红色教育,坚定艰苦奋斗的理想信念,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并把“自身德才兼备,为政廉洁公正;实实在在干事,真真心心为民”作为对全体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用实际行动践行对老百姓的承诺。

  当时的巡返村有500多口人、700多亩山地,发展究竟应该怎样定位?“单干是一盘散沙,合力才能聚沙成塔。”上任伊始,赵福运多次带领党员干部代表外出拜访取经后,找到了走集体富裕道路的“金钥匙”。

  为了让巡返的集体经济能够顺利起步,赵福运拖着行动不便的双腿,拿出自己攒下的积蓄为集体跑项目。在考察中,他了解到国内的汽车工业刚刚起步,前景十分广阔,就毅然决定上汽车安全玻璃项目。1988年6月,经过认真筹备和快速建设,巡返村第一家企业——特种玻璃厂投产。尽管赵福运信心满满,尽管全村百姓翘首企盼,但是巡返村的第一家企业还是遇到了困难。因为技术欠缺、经验不足,特种玻璃厂的产品质量一直不合格。赵福运对此一筹莫展,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但是,赵福运从来就是不向困难和命运低头的人。为了解决技术问题,赵福运到处拜师求教,几经周折来到北京建材研究院玻璃研究所,以执着的精神打动了所长,促成了北京玻璃研究所与巡返村合作办厂。他在绝望中期待的曙光,终于出现了。

  1989年1月15日,是巡返村集体经济发展史上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特种玻璃厂在北京玻璃研究所专家的参与和指导下,试制出了第一块安全玻璃,赵福运和全厂干部职工满怀期待地等候在检验室的门外,当专家宣布“产品质量可靠,完全合格”后,赵福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双手合十、泪流满面。那一刻,他想起了两年来付出的心血,想起了自己承受的巨大压力。为了这一天,他等待得实在太久太久了。院子里有人放起了鞭炮,村民们更是敲起了欢快的锣鼓。这一刻,赵福运默默地坐在台阶上仰望天空,他看到了巡返村的明天。

  当年年底,巡返特种玻璃厂实现产值460万元、利税120万元,这在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无疑是放了一颗耀眼的“卫星”。

  之后的10多年中,巡返村在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从1987年兴办特种玻璃厂开始,巡返村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到上世纪末,先后建成了石料厂、无机化工厂、铝合金厂、冶炼厂、立窑水泥厂等村办企业。进入21世纪后,巡返村连续7次投资2800万元,扩大特种玻璃厂的生产规模,在产能、技术、质量、效益等方面走在了同行业前列。从2003年起,该村投资4000余万元多次对轻质碳酸钙厂进行技改扩建,使轻质碳酸钙的年生产能力达到了20万吨,成为河南省最大的轻质碳酸钙生产企业和全国同行业“20强”。

  2002年,巡返村紧紧抓住国家关闭、淘汰小水泥厂的机遇,投资近3亿元建成了年产150万吨的绿色环保水泥企业;2004年,投资800万元建成了年销售收入1500万元的中品编织包装有限公司;2010年,投资1.2亿元建设了年产20万吨的中晶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截至目前,中晶集团固定资产总额超7亿元,年产值突破7亿元,年实现利税5000余万元。

  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巡返村始终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最根本的发展目标。“巡返村任何一家人,因孩子结婚没楼房住,是党总支的责任;巡返村任何一家人,因孩子考上学而没钱上,是党总支的责任;巡返村任何一家人,因大病而没钱治,是党总支的责任。”这是巡返村党总支对全体村民立下的朴实承诺!

  培养人才从娃娃抓起,创造巡返村的未来从教育做起!1994年,村办经济有了盈利之后,赵福运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投资40万元盖了一所仿古式两层楼——十里八乡最漂亮的花园式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巡返村还专门请来了一批公办教师,村里每月为每名教师补助80元生活费,每年组织他们外出学习深造,并让他们享受村民的福利待遇。从1995年起,巡返村与市十七中、解东一小“结亲”,并买来一辆大巴每天4次接送学生。10多年来,接送学生的大巴换了4辆,加上司机的工资,仅这一项就投入100多万元。

  此外,巡返村专门设立了奖学金,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每个学生每年能得到教育补助3000元,考上技校的奖励1万元,考上普通高中的奖励1.2万元,考上重点高中的奖励1.5万元,考上大专的奖励2万元,考上本科的奖励2.5万元,考上重点大学的奖励5万元,拿到硕士学位的奖励10万元。从1995年开始,巡返村的娃娃们个个争气,年年都有人“鲤鱼跃龙门”。10多年来,一个只有700多人的小村子,仅考上大专以上院校的学生就有76人,8人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创造了焦作农村教育的奇迹。

  多年来,巡返村不断完善村民福利政策,每年为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3000元敬老金,为男、女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6000元敬老金,为男、女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8000元敬老金,为男、女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10000元敬老金;统一出资为村民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老年人重病住院医疗费经新农合报销后,实缴费用高于2万元时村里补助1万元,实缴费用高于3万元时村里补助1.5万元,实缴费用高于4万元时村里补助2万元,实缴费用高于5万元时村里补助3万元;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建起了194幢农民公寓以及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投资400多万元免费为全村194户村民统一装上了壁挂炉、热水器、燃气灶,全村群众的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前行,巡返村已经从远近闻名的穷山村蝶变成了经济实力雄厚、村民生活富裕、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并不断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迈进,成为河南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