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历史是一幅画卷,110年砥砺奋进的河南理工大学就是这幅画卷中的一抹丹青,蕴含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如果历史是一条长河,110年铿锵前行的河南理工大学就是这条长河中泛起的一道涟漪,折射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历史足迹。
站在历史的门槛上回眸,1909年3月1日,作为英国福公司在怀庆(今焦作)煤田开矿设厂的一个条件,河南理工大学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在几经交涉中艰难诞生。作为中国矿业高等教育的发源地,该校开创了中国矿业高等教育和河南现代高等教育先河,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步入现代文明的见证者,在历史的长河中砥砺前行,历经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焦作工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于2004年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长期以来,该校以高擎服务地矿的办学使命,坚持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办教育传承文明,育英才泽被华夏,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该校首创煤矿瓦斯地质理论;瓦斯抽采成套技术代表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首创陆相痕迹相模式,奠定了我国该领域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攻克煤矿10千伏直接下井供电技术难题,填补了我国煤矿井下万伏级高压供电空白;创立分段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设计理论和方法,研制首台无绳提升试验系统;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制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航空数字摄影测量仪,改写了中国数字航空测量仪被国外垄断的历史。
一路走来,河南理工大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该校工科优势突出,安全、地矿学科特色鲜明,理学、经管、人文等学科协调发展。该校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三,为河南省普通高校唯一A类学科,并入选河南省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计划;拥有20个省一级重点学科、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建成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硕士学位推免权和开展本硕、硕博连读培养资格,入选“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获批全国工程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该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5个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建成了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等57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先后获得387项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被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誉称“小城办大学的典范”。拥有41个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承担600余项国家级课题项目,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奖励324项,专利授权2000余项,已成为国家煤炭工业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安全培训基地。
秉承“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办学精神和“明德任责”校训、“好学力行”校风,该校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各项工作,在培育栋梁之材、助力国家煤炭工业发展、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河南理工大学紧紧围绕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牢牢抓住发展机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深化综合改革为抓手,打破体制机制束缚,释放办学活力,推动了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日益成为国家煤炭工业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安全培训基地。
110年披荆斩棘,110年风雨兼程,正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连续奋斗的河南理工大学,在该校2018年第二次党代会上确定了“振兴百年理工、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为推进新时代高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南理工大学正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内涵建设为基础,以特色发展为路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在振兴百年理工、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出彩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校11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