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刑事法官,是迷途少年回归路上的守护者;她用心守护花蕾,用爱呼唤回归,为青少年撑起一片蔚蓝的法治晴空。她就是解放区法院少审庭副庭长李婧。
2005年,李婧考入解放区法院,2013年起任少审庭副庭长。解放区法院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都由李婧负责审理,因此,自从事少年审判的第一天起,她就暗下决心,要把少年审判这个良心活做好。她说:“作为少年审判的法官,一半是法官,一半是妈妈。我要做一名负责任的法官,为孩子尽一分心、一分力。”
身为法官,按程序判决案件对李婧来说并不难,可是如何让迷途的孩子走上正轨,却让她费尽了心思。
在审理聋哑少年王某盗窃一案时,李婧发现王某性格叛逆,“听”不进别人的话,而且由于王某的语言和听力障碍,二人沟通不便。为了了解王某的内心想法,李婧希望添加王某为微信好友,但王某以没有话费为由拒绝了她的要求。李婧当面给王某充了手机话费,这一举动出乎王某意料。渐渐地,在王某的微信里,李婧的名字变成了“金子姐姐”,二人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在李婧的建议下,王某开始到青年志愿者服务亭进行义工服务。李婧时刻了解王某的情况,并指导他完成1个月的义工服务。为了感化王某,李婧特意将案件宣判的日期定在王某生日当天,并在宣判后给王某送上了生日蛋糕、法律书籍和一封她亲笔写的信。王某接过生日蛋糕,高兴地伸出大拇指,打着手语对李婧表示感谢,同时表示要继续进行义工服务。
一句暖心的话,一个善意的微笑,不经意间温润了孩子的心田。李婧身体力行,用言语感化,用法律教化,尽最大努力让这些孩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李婧成立了全市法院首个“未成年人爱心帮教基地”,定期组织特殊青少年参加志愿活动或公益服务,传递生活的正能量,使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成立了全市法院首个少年审判微信公众号“解放少年审判”,邀请辖区20余所中小学校及学生家长关注,定期发布典型案例、法律知识及教育经验。
李婧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普法模式,自2012年以来,连续7年开展“送法进校园”和“开学第一堂法治课”活动,举办各类法治讲座100余场次,受教育师生1万余人次,并发放普法口袋书600余册;先后邀请500余名大中专学生、青年志愿者到法院观摩庭审,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她坚持“三个一”教育模式,做到开庭前法官见一面、判决时法官一封信、执行时法官送一程,从而挽救了一大批失足未成年人,有力地保障了涉案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李婧用行动诠释了法律的真谛,把法理、道理、情理传递给每一个未成年人,把公平正义转化为未成年人信服的道理、解决纠纷的行动,用真心宣传法治,用真情传递和谐,使涉案未成年人真正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