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健身活动中心、发展旅游产业、举办体育活动……近年来,我市体育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体育融入扶贫,创新体育扶贫模式,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使更多贫困群众共享体育事业发展成果,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体育扶贫,就要让老百姓富起来。如何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摆脱贫困,是市体育部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孟州市槐树乡古周城村是市体育局的帮扶村,针对该村的实际情况,市体育局采取了“体育+旅游”等扶贫模式,筹集资金修缮村内历史文化景点,改善村容村貌,带动了该村的旅游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中受益,实现稳定增收。因此,在扶贫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体育综合带动效应,通过援建基础设施、发展体育产业等方式,构建“体育+旅游”“体育+赛事”等发展模式,促进体育工作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体育扶贫,就要让老百姓更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扶贫不单单是让贫困群众收入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提升那么简单。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贫困户是因病致贫的,只有将防治疾病的关口前移,带动更多老百姓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才能有效增强人们的体质,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为此,市体育局给古周城村建起了体育设施齐全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铺设了长达10公里的健身步道,并且积极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康新理念,增强老百姓的科学健身意识,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享受到体育健身的“红利”,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体育扶贫,就要让老百姓更有精气神。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不可否认,一些贫困户因为自身慵懒涣散、不思进取,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还有一些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丧失了战胜生活苦难的信心,导致生活质量不高。体育运动能够磨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自信心,让人们形成积极向上、奋进拼搏的精神风貌。市体育局根据体育运动的这一特性,积极为村民修建健身活动中心,经常在古周城村举办各类体育活动,提高大家的精气神,增强村民的凝聚力,让大家在脱贫的路上更有激情、更加自信,从思想上斩断穷根。
目前,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要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我市体育部门必须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探索更多的“体育+扶贫”模式,做到精准扶贫,让老百姓更富裕、更健康、更有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