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企业,由拥有伟大梦想的奋斗者铸造。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从氟化工到新能源,拥有一批深耕元素世界、坚定梦想成真的人,转型发展的过程是培养人才的过程、是人才体系构建完善的过程。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说,多氟多把项目建设、课题研发、专利发明、标准制定、市场开拓作为造就人才的实验场,作为培养人才、发现人才、提拔人才的试金石,在实践中锻炼、在岗位中成长,逐步形成多氟多人才梯队建设的新路径。
卓有成效的实践中,多氟多避开“独木桥”,打开人才“齐头并进”的晋升通道。多氟多以“行政序列、工程技术序列、专业序列和技能序列”四个人才晋升通道为依托,形成“百花齐放”的人才成长新景象。创造条件成立“化工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多氟多为中级技能人才提供成长机会。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两个平台,多氟多为吸引对接国家高科技人才、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高技能领军人才传承绝活、绝技提供支撑。
目前,多氟多初步形成了人才梯队新格局:16名领导干部取得高级职称,国家“百千万人才”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行业领军人才3人,教授级高工5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技术能手2人,拥有高级工程师31人、各种高级专业人才40多人。16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支撑着多氟多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披荆斩棘。1000多人长年坚持参加合理化建议活动,5000多条合理化建议推动多氟多在技术、管理、运营、市场等方面持续进步。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多氟多实现氟化盐产业转移,发挥技术和市场优势,实施技术改造。白银中天、盈氟金和相继融入多氟多大家庭。一大批成长起来的氟化盐产业技术人才如虎添翼,使几乎瘫痪的生产线在这些人手里脱胎换骨,创造了改建、扩建、新建项目速度和效益的奇迹。
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登上国家最高领奖台。多氟多持之以恒的行动打破的是国外残酷的垄断地位,获得更多的是民族创新的自信心和产业报国的使命感。年产10000吨电子级氢氟酸达到UP-SSS级水平,通过层层审厂,获得出口通行证,实现世界级中国造,成为“顶天立地”的新材料。去年4月,多氟多紧紧抓住历史赐予的难得良机,恰如其分布局中宁硅业,形成湿电子化学品和干电子化学品互补优势,为打造中国电子化学品“南基地”和电子特种气体高端基地夯实基础。首次提出“氟硅分合”,使氟、硅元素在半导体行业汇合,让单晶硅、多晶硅升级为芯片级核心产品。
市场倒逼,多氟多新能源抢抓机遇,主动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从软硬件脱节到数字语言统一、从设计与建设分步走到虚拟与增强现实一体化。新能源锂电池智能制造在创新中突破、在磨炼中成长、在锂电池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走在行业前列,与奇瑞合作,展现“多氟多速度”。在扶优、扶强的政策背景下,多氟多新能源走出国门,主动融入一流企业,与国外名企合作,不断提升技术和品质。多氟多新能源汽车产业抓住历史机遇窗口,取得许可证,以“实体经济+车联网”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追求“人生伴侣、学习平台、智能终端”中融入产业生态圈。
在资本市场支撑下,多氟多应用数字化思维,实现运营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运用新金融时代的智慧工具,助力企业多渠道融资,形成了资本市场与创新的良性互动。多氟多新材料产品体系正在进一步深耕细作,通过氟硅新材料、锂电新材料和半导体新材料的研发,使我们的“护城河”更深厚、“根据地”更坚固。
逐梦未来,多氟多在路上。李世江说,多氟多今年将围绕“一个战略”,实施“两个转型”,以“三智工程”为抓手,贯彻执行“二十四字”管理方针,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一个战略”是指积极发展新材料、有序发展新能源、稳健发展新能源汽车。“两个转型”是数字化转型和运营转型。“三智工程”是以“智才集聚”为支撑,以“智能制造”为手段,建设管理现代化的智慧企业,出发点是客户需求,落脚点是价值创造,方法是以数字化转型驱动运营转型。
“集中控服、专业经营,系统多维、互联互通,价值创造、智慧担当”24字管理方针,在新时代赋予新的内涵,是数字化思维的结晶、是管理思想智慧碰撞的结果。多氟多需要提升技术、管理、文化、市场、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在不确定性中创造确定性的能力。李世江说,多氟多将坚持以原子经济学为基础的产业高度,始终与强国战略同频共振,在三大新兴领域贡献智慧。从元素周期表入手,以原始创新为主,以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为双翼,夯实创新基础。以持续创新补短板为使命,在新材料领域实现迭代和新突破,提升产业高度。
每一个梦想,都融汇于创新的时代。多氟多在社会发展中积淀定力和勇气,在市场洗礼中练就眼界与胆识,在对外开放中养成博大胸怀与气度,自信,成为多氟多人共有的精神气质。做持续努力的奋斗者和改造世界的追梦人,多氟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