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谚有云:出门看天气,勿忘备雨具。由此可见天气状况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至于几乎每个人的智能手机里,都安装有天气预报APP。
时常有人质疑网络供应商提供数据的准确性,却有人每天通过“12121”电话热线和短信平台,收到当天的天气预报,还有人通过微信公众号“焦作气象”,享受到了及时、便捷、准确的气象服务。
通过微信公众号“焦作气象”里的气象服务功能,人们可以查询到我市实时的天气状况、空气质量等数据,还可以查询全国各地的天气实况,如果你想出游,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沿途的天气实况尽显眼前。
这个微信公众号的运行服务,由焦作市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提供,该中心的主任叫韩文生。
韩文生与气象结缘,源于气象服务最初的功能——农事活动。今年40岁的韩文生,老家在地处陵区的孟州市赵和镇冶墙村,农业生产“望天收”。韩文生幼时,每逢“三秋”“三夏”大忙之际,农事活动再繁忙,村里人也不忘打开收音机听天气预报。韩文生对天气预报产生了极大好奇,萌生了长大后从事天气预报工作的愿望。
天遂人愿。中考后,韩文生考入南昌气象学校学习气象学,1998年毕业后到焦作市气象局防雷技术中心工作。2010年,韩文生调到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工作至今,2012年被选派到兰州大学进修业务。
调至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之后,气象服务工作的对象早已不局限于农事活动,还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出门要看天气,出游更要看天气。特别是每年汛期,暴雨、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频发,韩文生作为科室负责人,不仅要认真开展汛前检查,确保科室通信设备、预警终端设备、电力设备、计算机网络、“12121”语音服务系统正常运行,通过短信、微信、微博、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网等平台对社会公众进行预警信息发布,当好“消息树”,还要对铁路、电力、保险等重点行业开展服务,打好“发令枪”,避免相关单位因暴雨、高温、雷电、大风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危及公众安全的事件发生。
2018年8月18日8时,省气象局紧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应对第18号台风“温比亚”,此时韩文生正打算利用周末好好陪陪因病住院的母亲。接到通知后,他给妻子嘱咐了几句就赶紧赶到单位。此时,我省东部已出现大暴雨,按照要求,市气象局将应急响应状态升级为三级并启动应急预案严阵以待。韩文生会同相关科室拟定了市民防台风要点并提示市民作好应急物资的准备。后“温比亚”台风虽改变路径,未对我市造成大的影响,但当好“消息树”、打好“发令枪”,却成为韩文生对本职工作的追求。
2013年以来,韩文生和同事们通过媒体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520次,常规气象预报信息手机接收量达15.8亿次,气象大喇叭发布为农气象服务信息3520条,5300万人次接收,无错发、漏发预报预警信息,气象服务覆盖率达92%以上。由韩文生所在中心提供运行服务的焦作“12121”电话接入400万人次,新浪微博点击量达38万人次,微信公众号阅读量达370万人次。该中心承担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网运行情况良好,上传率和解除率在省气象局11次通报中均达到了100%。
近年来,我市一大批重大项目的论证和落地,为我市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打下了坚实基础,这其中,也浸润着韩文生无怨无悔的付出。焦作市通用机场建设论证项目,需要我市多年来雨、雾、风等天气状况的数据;焦作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需要我市常年降水量、极端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等多年重要数据;中铁太行国际生态城规划项目、焦作市蓝天工程行动、焦作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焦作市郑焦城际铁路建设等项目,都需要大量气象数据,有些数据当时尚未录入计算机,韩文生便去档案室一本一本地找,一页一页地翻。截至目前,韩文生已为各类工程、科研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焦作市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及要素统计值累计150万个数据。
记者手记
初见韩文生,采访韩文生,自始至终感觉他安静。性格内向的他沉稳从容,说起自己的业务风趣幽默、侃侃而谈,却依然给人安静的感觉。
采访结束,记者一直在思考,能把如此缜密、枯燥的工作做得如此精准、出彩,是否和他这一性格特点有关?答案是肯定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要想实现新作为、绘就新篇章,就要沉下心来,静心于学,增强理论储备;静心于思,增强理论修养;静心于做,增强理论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