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央视《焦点访谈》昨晚聚焦 我市医改工作经验成效
市领导为市委宣传部党员上党课
市领导到山路平村慰问困难群众
王小平慰问老干部驻焦部队官兵和困难企业困难群众
我市举行统一战线各界人士迎新春座谈会
市领导到武陟县调研基层党建工作
公 告
市领导看望慰问计生困难家庭
市领导走访慰问老干部驻焦部队官兵和困难企业困难群众
市领导走访慰问老干部驻焦部队官兵和困难企业困难群众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 年2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央视《焦点访谈》昨晚聚焦 我市医改工作经验成效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高新忠)昨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全面深改:扶贫济困闯新路》为题,继续关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已经和正在突破的民生领域突出的矛盾和难题。其中,节目对我市探索出的医改经验成效进行了深入报道。

  民之所系,政之所向。近年来,我市在强基层补短板上下功夫,推动“医疗”向基层一线延伸。在保基本兜底线上做文章,推动“医保”向困难群众倾斜,不断深入探索针对困难群众就医保障的好办法、新路子,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健康红利”。

  报道中说,焦作市武陟县龙源镇的67岁居民祝应学家庭条件非常一般,全家上下15口人,人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自从2018年10月确诊为肺癌后,家里瞬间多了一笔持续性的大开销,医生说治他的病最少要准备10万元钱。如果放在过去,像祝应学老人家这样的情况,因病致贫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不过在河南省唯一的市域综合医改试点——焦作市,困难群众看病尤其是看大病、重病的难事儿,正在改革的实践中一点点被破解。

  焦作市武陟县大虹桥乡居民刘菊梅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2015年,刘菊梅被确诊为慢性肾衰竭,丈夫需要照顾生病的妻子,不能再继续打工赚钱,女儿还需要继续上学。在刘菊梅生病的第一年光是看病、吃药就花出去两三万元,本就不富裕的家一下子被掏空了。

  其实刘菊梅自己也不清楚这个病该怎么治、在哪儿治、可以享受哪些医保政策。有病拖着,甚至放弃治疗,是很多困难群众面对大病时无奈的选择。而在焦作,医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医疗资源尽可能向最基层延伸,尤其是困难群体,这其中包括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程。

  2016年,大虹桥乡阳城卫生院的全科医生赵小国和他的团队成了刘菊梅家的家庭签约医生。在赵医生的帮助下,刘菊梅开始在县医院接受透析治疗。按照改革之后城乡居民结合的医保政策,赵医生帮她申请到了重症慢性病医疗保险,按比例可以报销总额的85%。刘菊梅每次透析需要花360元左右,一周3次,一年需要5.6万多元,报销85%,她自己还需要支付8400元。可对于这样一个几乎没有收入的家庭来说,这些钱依然是天文数字。

  如何彻底打消困难群众就医的后顾之忧,守住最后的底线?从2017年7月开始,焦作市启动了针对困难群众就医保障的新探索。除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之外,焦作增加了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另外,还专门为困难群众设立了3项救助资金:民政救助、慈善救助和托底救助。在焦作,困难群众看病花钱的问题,就有了六重保障。

  2018年,已经被识别为贫困户的刘菊梅一家经过申请,进入了这个保障体系。还需要自己支付的8000多元中,经过民政救助又报销了总额的10%,再加上占总额5%的托底救助之后,刘菊梅现在接受肾透析治疗的费用几乎全部被涵盖了。针对困难群众制定的这六重医疗保障,最高的报销比例能够达到92%。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这样的托底救助机制已经帮助了9000多个因病致贫的家庭,同时也给祝应学老人一家带来了希望。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