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焦作高新区成立20周年。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只有回看走过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焦作高新区从哪儿来、往哪儿去,问题才能看得透,方向才能找得准,思路才能理得清。
20年来,经过一批又一批建设者的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接续奋斗,焦作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昔日的田野鱼塘变成了今天特色鲜明、产业集聚、服务配套、环境优良的新城区。
建区20年,是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的20年。地区生产总值从2004年的3.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38.9亿元,增长35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04年的0.3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1.6亿元,增长33倍。引进了蒙牛、厦工等骨干企业,培育了科瑞森、明仁等优秀本土企业,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以智慧金服公司为代表的智慧金融平台,以浪潮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以中方检测、华豫盛达为代表的检验检测认证,以电力勘察设计院为代表的工业设计,以科技总部新城为代表的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留学人员创业园。
建区20年,是科技创新硕果累累的20年。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院士工作站7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23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创新创业载体4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省级创新龙头企业2家、瞪羚企业1家、“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21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00余项,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3.6件。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奖80余项。
建区20年,是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的20年。形成了“五纵六横”的路网框架,城市道路通车里程110公里,敷设各类管网252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33平方公里。入驻各类机关事业单位28家,建成居民小区27个。汇聚了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信职业学院、焦作职教中心、焦作一中、宇华实验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
建区20年,是群众生活日益改善的20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8年的13593元增长到2017年的30471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8年的5937元增长到2017年的15791元。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农村养老补贴制度,医疗保险实现全员参保,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8%。
建区20年,是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的20年。始终把加强党建作为高新区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不移改进作风、惩治腐败,党风政风、民风社风发生了可喜变化,为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20年风雨兼程,春华秋实。焦作高新区20年的创业历程和发展成绩,充分证明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策略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充分证明市委建设高新区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充分证明辖区群众通过高新区建设实实在在获得了红利、分享了实惠。
回看走过的路,焦作高新区有八点体会最为深刻:一是必须坚持高新区发展定位不动摇。国家高新区体现国家意志、承担国家使命,要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担负起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的职责,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开解放思想的总开关,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开展政策创新与先行先试,闯出一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道路。三是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树立高新区发展要比全市整体发展质量高、平均速度快的理念,全力以赴集聚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步伐。四是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抓住完善创新创业生态这个核心,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五是必须坚持开放带动。完善创新招商机制,练就招商引资的看家本领,千方百计做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双引”工作。六是必须坚持项目推动。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靠项目加快发展,靠项目检验干部。七是必须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只有办好民生实事,真正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战胜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八是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字当头,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毫不动摇地把全区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