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红色旅游火了寨卜昌
“胶鞋村”变迁
铁花飞舞 闹新春
山村气象新
除夕之夜话发展
图片新闻
小树感谢救命恩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除夕之夜话发展
本报记者 杨 帆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2月4日,除夕,年夜饭后,沁阳市柏香镇东司马村的村委会会议室内灯火通明,该村正在召开新春座谈会。

  东司马村是一个村民不足500人的小村庄,历史悠久,民风淳朴,重视教育。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该村出了140多名大学生,其中包括16名硕士、2名博士,是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这些大学生遍布全国各地,他们把新知识、新经验带回村里,为村子发展献计献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不管是服装加工,还是发展饲养业、种植业,该村一直走在周围村的前列。去年,村民种植的冬瓜近2000亩,饲养的生猪存栏达1000多头,村民经济收入高、富裕程度高,几年前就是省级生态文明村。

  在广西贺州学院工作的商飞飞是食品类专业硕士。他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曾利用假期时间,结合村里冬瓜种植面积大的情况,撰写了一篇关于冬瓜保鲜方面的论文。他说,冬瓜属于鲜食类蔬菜,要想获得更多经济收益,必须在深加工上下功夫、做文章。村里除了加工冬瓜皮、冬瓜子外,还可以开发冬瓜茶、冬瓜干、冬瓜糖等,让冬瓜产生更多经济效益。

  在华能沁北电厂工作的范耀军,工作单位离家较近,回村里的次数相对多一些,所以,他对村里的情况非常了解。他说,该村种植业、饲养业起步都比周围的村子早,也都形成了一定规模。然而,村里人虽然从中得到了不少实惠,但没有形成发展合力。他希望村两委发挥引导作用,利用网络平台在品种选择、种子培育、产中管理、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多想办法,为乡亲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苏州工作的范全恩是一家制造企业的技术骨干,虽然回村里的次数少,但时刻关心村里的变化。他说,这次春节回来,看到家乡面貌变化这么大,心里很高兴。这几天他想了很多:想让村里发展得更好,就要依托现有优势资源进行相关产业开发。他建议村两委牵头,成立种植合作社、饲养合作社,引导种植户和饲养户一起研究政策和市场,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共同壮大村集体经济。

  范飞飞在郑州从事商业地产开发工作,其父亲是村里的养猪大户。他说,回村的几天时间,看到村里的巨大变化,听到外村人对村里的评价都很高,感到很自豪。然而,他也有担忧:村里种冬瓜、养猪的人很多,但多年来没有自己的品牌。干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要想持续发展三者缺一不可。村里相关产业的基础较好,要想发展得更好,还应该打造自己的品牌。为此,他建议村里把相关人员组织起来,合办一家冬瓜加工厂,统一生产流程、质量标准,共用一个品牌,将这个产业做大做强。

  范瑞峰在一家上市公司从事物联网工作。他说,村里的大学生多且大多都在外地工作,但无论走多远,大家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东司马村人。范瑞峰说,他们的根在东司马村,村里发展也需要他们作贡献,大家集思广益、献计出力,家乡一定会越来越好。

  ……

  几十个人,同一颗回报家乡之心,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听着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语,在场的村干部十分感动,一致表示要为他们回报家乡创造良好环境。

  “十分感谢大家对家乡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为村里发展出谋划策。村两委一定会把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好、利用好,把村里现有的产业发展好,努力拉长产业链条,为乡亲拓宽增收渠道,让大家的生活更幸福!”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廷杰激动地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