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几年,春节都是在乡下老家过的,目的就是想逃避城市的喧嚣,到农村寻找那一分古老和雅静,也就是体会所谓的年味儿。
这些年,人们总爱说,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了。究竟什么是年味儿?是什么变淡了?
儿时的记忆,年味儿无非是“闺女要花儿要炮”“穿新衣戴新帽”,挨家磕头拜年要红包,不在乎钱数多少,要的就是那份喜庆气儿,和小伙伴满村瞎跑、热热闹闹。
如今(这些年我时常跟大伙讲不要说“目前”,有“没钱”的谐音,不好,说“如今”最好,有“入金”的吉利),生活水平提高,要花、要炮、穿衣、戴帽,太过平常,引不起大家的兴趣,天天吃好的、穿好的,仿佛天天在过年,反而到了过年的时候,还不如平常富足、舒服。
其实,过年又叫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都上升到新的高度,然而年的味道却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过年习俗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古人重视信仰与祭祀,将黄道中推算出来的立春定为一年之首,在岁首黄道吉日举行祭祝祈年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敬重和敬畏,并祈求丰收。后由于历法变动,新年通常指阴历正月。
一般来讲,人们感觉年味儿淡了,除了物质生活富足的原因,似乎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听不见响动,似乎少了些什么。
今年过年,村街上不时传来宣传车的喇叭声:“今年过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违者罚款拘留。”原来农村里也划定了禁放区,村子里也不能燃放鞭炮了。自己倒没觉得不适应,村民们倒是怨声连连。
大年三十晚上,去朋友家小聚,回来的路上,耳朵里果真没有往年连续不断的鞭炮声,听到的是人们跳广场舞的音乐声以及家家户户传出来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声音,极喜庆祥和欢快的那种。心情也好了许多。抬头望天,竟看到繁星点点,完全没有了烟雾弥漫的烦躁,眼睛和心田都干净了不少。
心想,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今天,或许过年就是这个味儿。今后的年味儿,应该传递更多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精神,赋予这个节日更多新时代意义,不仅有喜悦,还有激励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