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国利 本报通讯员 洪卫忠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原动力。新常态下,如何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如何依靠创新推动企业转型?企业是我市经济的基石,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一直以来,我市把自主创新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企业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为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营造了良好环境。
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企业就能一飞冲天。这就是今天的主角,中铝中州铝业有限公司先来一波科技创新“七连发”:不同硫含量矿石分类使用,烧结法无碳碱溶出,提高烧结法产量、强化烧结法、拜耳法联动探索,提高设备台时产能,提高α氧化铝产量,蒸发回水及溶出冷凝水平衡攻关,提高公司重点指标合格率。
“低碳碱溶出流程自2018年10月15日投运以来,总体运行稳定。与返溶精液转碱相比,低碳碱粗液转碱每月往拜耳法系统少带入碳碱445吨,月转碱效益达570.8万元。”近日,中州铝业生产管理中心主任莫进超在业绩对话会上报出的这组数字格外醒目,让记者感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实实在在效益。
当前,各类危机叠加集聚,经济持续下行影响加大,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劣化,各种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陡增,能否快速破解生产经营困局、实现效益企稳回升?这是摆在中州铝业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对标世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要一以贯之。对于中州铝业而言,要开阔视野、转换思想、激发干劲,建立赶超世界一流的分步走目标,找准人才、技术、工艺、装备等方面的短板,逐步追、加快追,成功实现跻身一流行列的目标。”中铝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葛红林2018年10月30日在中州铝业调研时的一席话,犹如一剂“强心针”,为新的领导班子注入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再造新中州,再创新辉煌……打造有特色、先进性、多元化的氧化铝生产基地。”2018年9月,以党委书记、董事长蒋涛和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建业为班长的中州铝业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高起点站位,以“对标世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为总要求,站在全局的高度,吹响了“二次创业”的冲锋号。
科技推动发展,创新未有穷期。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和带领下,中州铝业七项生产及技术攻关重点项目新鲜出炉,犹如连发的七支利箭,精准发力于生产工艺优化、流程梳理再造、产品品质提升、消除无功浪费、指标系统提升、梯度分级用矿、内部挖潜降本、提高工作速效等方面,真正舞动起了科技创新的龙头。
知易行难。虽然在项目确定之初大家就考虑到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真正做起来远比想象的还要难得多。迄今,单是技术攻关重点项目推进会,中州铝业就召开了99次。
“定了就要干,再难都不能退缩,并且必须要干好。”从中州铝业生产管理中心安全生产科科长陈向前的话语中,折射出从牵头管理单位、主体生产单位到具体落实单元志在必得的决心。
1号、3号、5号溶出磨选球,1号、3号磨入磨碳分母液流程改造,5号磨内衬更换,两台粗液泵阀门更换,将闲置的6号、7号分离槽改造为低碳碱流程专用槽……中州铝业新材料公司原料区域生产主管王国宾说,从2018年9月20日开始,低碳碱试验攻关小组成员就没有好好休息过,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2018年10月15日低碳碱溶出流程试验一次试车成功。
然而,试验的过程不是那么顺利,溶出液的温度总是升不起来。“将调整槽上废弃的碳母管流程打通,直接接入蒸气。”王国宾一语惊醒梦中人,并且解决了重新敷设管道带来费用过高的压力。去年11月的天,寒风凛冽;17米高的槽上,大家伙儿干得热火朝天。经过4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溶出液温度上去了,可他们却一个个冻得透心凉。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他们的工作节奏,那就是马不停蹄;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他们的精神状态,那就是激情忘我。
本已感冒的低碳碱试验攻关小组成员高学军接到跟班试验作业的通知后,立刻打车从焦作赶到厂里,一头扎进低碳碱溶出试验现场。由于频繁的联系,一个班下来,他的嗓子哑得近乎失声,之前准备好的午饭已经冰冷了。
科技创新,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追求和信仰。中州铝业广大干部职工按照一切工作坚持高标准的要求,踏实推进各个项目快速落地。
6号分离槽积泥严重。2018年11月29日4点班上的低碳碱试验攻关小组成员韩庆心急如焚,像停不下来的陀螺一样,槽上槽下跑个不停,直到清液层恢复正常,他才松了口气。他说:“生产没有影响,再累也值了。”
“低碳碱溶出达到了预期效果。”中州铝业生产管理中心副主任、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卫星说,“七个技术攻关重点项目如星火燎原之势,在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全面铺开。”
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为保证各个项目持续有效开展,中州铝业生产管理中心建立了攻关日跟踪、周总结、旬汇报的推进制度,将攻关例会打造成不同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创新的平台。同时,该中心把工艺和能源纪律专项检查作为重要手段,进一步强化过程实施的监督管理,逐步形成了以调度指令、重点攻关和工艺纪律督察为“三驾马车”的落实机制。
中州铝业新材料公司、第二氧化铝厂、能源管理中心及资源管理站等主体生产单位积极开展分厂级技术攻关活动,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和目标,各项措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切实发挥每一名技术骨干的作用,全面支撑企业重点攻关项目的推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人形象地比喻企业就是放在焰火上的肉串,在市场的炭火上吱吱作响,其中不乏管理模式的移植、品牌战略的推进、企业精神的传承等要素,但科技却一直是一把利刃,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显现出强大的驱动力。企业、分厂(部门)和车间(区域)三级技术攻关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广大职工也乐在其中,极大地推动了攻关项目的快速实施。
不同硫含量矿石分类使用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产品质量,而且拓宽了浮选用矿的范围,同时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烧结法无碳碱溶出,提高烧结法产量,强化烧结法、拜耳法联动探索项目实施后,转碱能力稳步提升,高价液碱加入量持续下降。同时,新庄沟、台马沟烧结法和拜耳法回水分开,每月可有效降低烧结法往拜耳法带入碳碱243吨。
在提高设备台时产能项目中,进口矿、国产矿磨机台时产能较大幅度提高,溶出机组、焙烧产能达到月度产量计划要求。提高α氧化铝产量项目实施后,企业2018年10月份α氧化铝产量达到投产以来最好水平。
蒸发回水及溶出冷凝水平衡攻关和提高公司重点指标合格率两个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中。
创新,引领发展的新动能。对企业来说,转型发展事关当下生死存亡,更关系永续发展,不主动对接市场、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无异于死路一条。科技利箭的精准“七连发”,无疑是中州铝业一次次只为成功找方法的有益探索,也是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变应变的成功实践,更是将科技成果运用与转化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孜孜以求,必将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砝码。
今非昔比,一个风姿绰约的中州铝业已然向人们走来。在喧嚣中保持一分清醒,在激荡中保持一分从容,承载着全体职工的殷殷重托,中州铝业正经历成长的风雨。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其奔向美好未来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