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定兴
按照市委书记王小平相关要求,2月11日,团市委组织48名大学生开展“热爱焦作·回报家乡”焦作籍大学生寒假返乡调研实践系列活动。通过开展“四个一”,即感悟一次焦作发展变化、聆听一期焦作历史讲座、开展一次主题对话交流、参加一期志愿服务活动的调研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和动员广大焦作籍大学生热爱焦作、宣传焦作、回报焦作。
感悟一次焦作发展变化
11日上午,团市委组织焦作籍的返乡大学生实地参观了焦作火车站南广场、南水北调绿化带建设、“水袖流云”示范段、大沙河生态治理工程等“双十工程”重大项目和焦作企业代表——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参观过程中,大家通过参观项目建设和科研生产过程,亲身感悟焦作的发展变化,了解市委、市政府的为民举措,进一步把握焦作发展的时代脉搏。无论是雄伟大气的焦作火车站南广场,还是科技感十足的多氟多实验室,这一上午的参观给大学生韩文政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家乡建设这么好,我觉得,毕业后,并不一定非要到北上广,家乡也是个人发展的好去处。”韩文政说。
聆听一期焦作历史讲座
11日下午,团市委邀请到我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王先鹏为大学生们开展有关焦作历史的公益讲座。据了解,王先鹏是我省作家协会会员,我市首批旅游顾问、市优秀社科专家,出版有《话说焦作》等多部作品,主编出版画册《焦作旅游风光》等。他的作品多次荣获焦作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焦作市优秀文学艺术成果奖。
王先鹏在讲座上围绕焦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引导焦作籍大学生了解焦作的历史文化,激发广大青年学子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情怀,其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给大家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焦作,受到在场大学生的一致好评。“通过王老师的讲课,我了解到,焦作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众多历史名人,我为自己是焦作人而感到自豪!”讲座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子佳认真地说,“希望同在外地求学的焦作籍大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焦作增光添彩,也希望家乡能因为有他们这样一群大学生而骄傲。”
开展一次主题对话交流
当天下午,团市委在市会议中心第三会议室围绕“焦作发展与青春使命”这一主题举办“热爱焦作·回报家乡”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明华出席座谈会,团市委书记李明霖主持座谈会。
会上,韩明华娓娓道来、语重心长地对广大学子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在外焦作籍学子都能够刻苦学习、自强不息、德才兼备,树立焦作人的良好形象;二是希望了解家乡,宣传家乡,做牵线搭桥、招才引智的大使,增强家乡兴旺人人有责的意识;三是希望学成归来,回乡创业就业;四是希望针对焦作发展提合理化建议,为焦作的美好未来多作贡献。此外,对团市委举办此次活动予以肯定,这不仅体现了团市委响应市委号召的务实作风,还是共青团改革的一次创新之举。
座谈会上,团市委向参加活动的广大学子递交了《致焦作籍青年学子的一封家书》,深情寄语,并鼓励青年学子学成归来、用自己专业知识建设家乡、回报家乡。与会学生畅谈了自己在调研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大学生刘一帆在对家乡有更深了解后自豪地说:“返乡时,焦作的道路变得更加宽阔平坦,人民路上修建了公交车专用车道,南水北调大桥旁修建了绿化带公园,道路旁高高挂起的灯笼,给春节更添年味。”大学生杨伟峰说:“在学成之时,我一定会回到家乡,积极投身焦作建设,为焦作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参加一期志愿服务活动
记者了解到,团市委利用返乡大学生寒假时间,安排他们参加贯穿整个寒假期间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与到青年志愿亭“志愿服务生态圈”项目建设,集中到敬老院、市图书馆、市科技馆等地开展具有“焦作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加深对焦作发展变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青年学子对家乡的热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杨伟峰说:“回校后,将向身边同学介绍焦作,宣传‘引才聚焦’政策,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到焦作来发展,以实际行动传递青春正能量,用点滴付出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这48名青年学子通过参加一系列“热爱焦作·回报家乡”活动,进一步了解了家乡一年多来的变化,学子们纷纷表达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对焦作发展日新月异的感叹。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致表示,建设美丽焦作是每一个焦作儿女共同的责任,他们愿意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图①②④ 焦作籍的返乡大学生实地参观“双十工程”重大项目。
本报记者 贾定兴 摄
图③ 焦作籍返乡大学生合影。 林 楠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