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已过,小麦将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拔节阶段,这一阶段正是培育壮秆大穗、保穗数增粒数、搭好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强田间管理。为夺取我市今年夏粮丰产丰收,市农业专家呼吁农民朋友,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切实加强麦田管理。
今年我市小麦播种面积257.6万亩,播种时墒情好、播期适宜,出苗后管理措施及时、到位,冬前及越冬气温和墒情比较适宜,为冬前大面积麦田形成壮苗奠定了基础。总体看,越冬期苗情群体适宜、个体发育良好,明显好于上年。但也存在如下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地块因抢时播种,整地质量差,加之播量偏大,造成群体过大,植株拥挤,个体瘦弱;部分麦田土壤墒情不足,影响春季麦苗正常生长;部分地块病虫害越冬基数较大,杂草较多。
根据当前我市小麦苗情、土壤墒情及存在问题,各县(市)区应抓住早春苗情转化升级的有利时机,因地因苗制宜,分类指导管理,科学运筹肥水,控旺促弱转壮,构建合理群体,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大力推广绿色高产节本增效技术。为此,要认真落实以下几方面技术措施:
普遍中耕松土。立春以后,气温回升,土壤水分蒸发量加大,失墒快,麦苗生长速度加快。各县(市)区要及早组织农民在早春表层土壤化冻2厘米时普遍进行中耕划锄,以保持土壤水分,增温保墒,消灭杂草,促进麦苗生长发育。中耕时要因地制宜,对于群体较小的三类麦田进行浅中耕,促进根、蘖生长;对于一类麦田应进行深中耕断根,控制春季无效分蘖滋生,变旺苗为壮苗;对于播种时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麦田以及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在早春土壤解冻后适时镇压,以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保墒防冻,促进根系下扎。镇压要和划锄结合起来,一般是先镇压后划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效果。麦田镇压时,要注意“四不压”:早晨有霜冻时不压、早晨露水未干时不压、土壤过湿时不压、已拔节麦田不压。麦田划锄时要做到不留坷垃、不压麦苗、不漏杂草,以增强划锄效果。
科学肥水管理。对亩群体不足的三类苗弱苗麦田,要加强肥水管理,春季管理要以促为主。追肥可进行两次,第一次在返青期亩施尿素8~10公斤左右,第二次在拔节末期亩施尿素5~7公斤,以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对二类苗麦田要促控结合,在起身期进行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对一类苗麦田,春季管理要前控后促,保苗稳健生长。对于旺苗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春季管理要以控为主,早春不施肥不浇水,并通过深中耕断根、镇压等措施,控制春季分蘖过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