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2018年,武陟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贯穿精准要求,强化工作举措,实现了2503名贫困人口脱贫、8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
综观成绩背后,一条条脱贫攻坚的武陟经验叫响全国。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贫困的最主要原因。为此,武陟县始终把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措施,探索实施了“两定制兜底线”健康扶贫模式。一方面,该县围绕“看得好病”精准定制医疗方案,组建了8支县级医疗团队和72支乡级医疗团队共562人,对全县1288名因病致贫对象服务到户,定制个体化诊疗方案,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随访服务,确保方案最优、花钱最少。2018年,该县共随访病人15655人次,免费体检病人6345人次。另一方面,围绕“看得起病”实施“3+3”救助模式。贫困户住院治疗在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三重保障的基础上,可再享受民政救助、托底救助、慈善救助三种救助。2018年度,该县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办理各类医疗保险补偿18031人次,累计补偿2244.39万元,贫困群众住院综合补偿比例达86.62%,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89.94%;为1934名贫困患者办理慢性病证件,累计补偿3491人次,报销48.19万元。基本实现了贫困人口医疗的大病兜底,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看不起病问题。2018年8月,武陟县代表我市接受国务院督察组健康扶贫调研,“两定制兜底线”健康扶贫模式作为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130项地方典型经验之一被通报表扬。
为解决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武陟县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开展“争当脱贫光荣户,文明勤劳奔小康”活动,通过对贫困户的就业、培训、学生学习、身体康复、户容户貌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应设置“勤劳致富星、学习教育星、健身康复星、卫生整洁星、精神面貌星”,建立积分考核制度,为所有贫困户设星评级,每月评价一次,评价结果在各村街张贴公布,且将贫困户所得积分和评星情况同金融扶贫分红相结合,贫困户可用积分到爱心驿站换取生活物品。2018年,该县共评出各类“星”34030颗,发放慈善爱心卡34030张,建立了74家慈善爱心驿站,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就业率达100%,贫困群众的健康意识增强,贫困户户容户貌整洁率整体上升。星级评定工作的开展,提振了贫困户的精气神,“刺激”了贫困户不能把贫困延续到下一代的自尊心,增强了其脱贫致富的责任感,鼓舞了贫困户的士气,激发了贫困户尤其是病残贫困户不甘人后的斗志,催生了他们奋发有为的动力;对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打通了扶贫攻坚的各个环节,促进了扶贫政策的落实;包户干部通过定期走访分包贫困户进行评星定级,对分包户的真实情况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心中有数,也锤炼了作风。
截至2018年年底,武陟县还有2068名因残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特别是其中的743名重度残疾人,因就业能力差、贫困程度深,是制约该县实现全面脱贫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度残疾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现实问题,借鉴医养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该县充分利用现有的养老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资源优势,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县养老中心和圪垱店乡卫生院试点先行,成立了2个托养中心,目前已入住28人,解放劳力37人,户均月增收2000余元,初步实现了“托养一个人、解放一群人、致富一家人”的目的。下一步,该县将在贫困户重度残疾人全覆盖的基础上,把非贫困人口中的重度残疾人按照市场化模式纳入,实现提标扩面。
依托县、乡、村三级慈善组织机构健全的优势,武陟县开拓性地将慈善纳入精准扶贫工作中,探索出“慈善+扶贫”的新路径,借助慈善品牌力量助力精准扶贫。2018年,该县共募集慈善资金2200万元,重点用于急难困家庭和日常因学、因病救助以及村公益事业等。截至目前,该县共发放慈善资金435.32万元,累计惠及49902人次。2018年10月30日,武陟县在县人民广场举行“慈善大爱 温暖武陟”慈善公益晚会,对近年来在慈善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隆重表彰。武陟县的慈善助力精准扶贫项目荣获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武陟县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四届荣获全国慈善最高奖的县级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