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温县武德镇亢村村民晨练时,总喜欢拐到河南鑫和实业农庄院子里瞅一眼电子显示屏,瞅啥?自然是庄户人关心的农业气象信息。我市气象部门2017年6月在这里建成的温县高标准粮田气象科技示范园,已成为当地粮食生产和怀药种植的有力科技支撑。
温县高标准粮田气象科技示范园位于温县十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方核心区,是河南省首批建设的54个标准化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之一。近日,记者来到该示范园,看到这里虽然面积不大,但自动土壤水分仪、四要素自动气象仪、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仪等农业气象自动化监测设施一应俱全,人工增雨防雹设备也很齐全。
为啥要建这个示范园?除了为当地高标准粮田稳产高产保驾护航外,还与我市特色农产品“四大怀药”种植密切相关。
温县是铁棍山药、怀地黄原产地,铁棍山药、怀地黄种植很有讲究,如果土壤湿度大,山药、怀地黄品质就会受影响。然而,2017年以前,在气候对铁棍山药种植的影响方面,我市有关部门并无详细的数据积累,缺乏第一手研究资料。
“高标准粮田气象科技示范园建成后,可以一天多次实时提供气象信息。气象部门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可以研究气候与铁棍山药种植的关系,对提升铁棍山药的品质大有益处。”温县气象局工程师冯晓科说。
说起该示范园带来的好处,河南鑫和实业农庄负责人张乐义给记者举了两个例子:2017年9月、10月雨水偏多,气象部门提醒要早排涝,很多种植怀药的农户提前挖沟排水,有效减少了损失;去年10月天气干旱,土壤墒情不好,麦地里长不出苗来,气象部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后,麦苗很快破土而出。
张乐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要为40多亩铁棍山药全浇一遍水,得花一周时间,电费和人工费加起来要1000多元。高标准粮田气象科技示范园建成后,农民在气象部门帮助下,投入减少了,经济效益提高了。
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气象科技的支撑作用显而易见。目前,我市气象部门正在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消费者若想知道购买的“四大怀药”是否地道,通过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便可一目了然,这些都离不开高标准粮田气象科技示范园采集的数据。
如今,和张乐义一样,温县关心气象信息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都盼着高标准粮田气象科技示范园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自己种出品质更高、产量更高的“四大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