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市的张女士发现,读初三的女儿用压岁钱购买了一台“写字机器人”帮着写寒假作业。这台“写字机器人”能模仿张女士女儿的笔迹。张女士一怒之下摔碎了“写字机器人”,还骂了女儿一顿。
出人意料的是,《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报道这条新闻后,一些家长并不反感这款“黑科技”。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四年级语文老师刘发建说:“家长对‘写字机器人’不反感,本质上是对假期抄写作业量大的不满。”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心雨zyh:代替写字“黑科技”,有人反感有人喜;如此治标不治本,作业减负是正理。
@南宫卿宇:用“写字机器人”代写作业,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学生虽然“写”完了作业,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贵贵的蒲公英:老师布置作业,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练字,如果学生用“写字机器人”代写作业,那么,老师布置课外抄写作业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不知潇湘在何处:正因为学生的抄写作业量太大,所以市场上才会出现“写字机器人”,家长不要一味责备孩子偷懒,更应该与校方沟通一下,想办法把“减负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老吕飞刀:存在即合理,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写字机器人”对于减轻孩子的抄写作业负担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校方管理者和老师应该扪心自问:给孩子们布置的抄写作业是否太多了?对于这种现象,主管部门应该大力整改,让孩子的家庭作业从“数量多”向“质量优”方向转变,力求灵活多样、举一反三。
【下期话题】
“车厘子自由”
还没恶补完“绿水鬼”的知识,近日,大家又被流行语“车厘子自由”弄昏了头。原来,“车厘子自由”源于一篇爆款文章《26岁,月薪一万元,吃不起车厘子》。文章把女生财务自由从低到高分为15个阶段,最基本的是“辣条自由”,然后是“奶茶自由”“外卖自由”“咖啡自由”“车厘子自由”“衣服自由”等。对此,有网友认为,“车厘子自由”对于划分财务等级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只能说明在消费升级的语境中,很多人的中高端消费需求日趋旺盛。还有人认为,“吃不起车厘子”不过是矫情式哭穷。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聂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