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中国传统村落北朱村文化味儿浓、特色明显,备受市民关注,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市民前往观赏。2月15日下午,本报《党报有约》栏目组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热心市民组成“市民观察团”,前往北朱村进行探访。
传统村落文化氛围浓厚
2月15日14时30分左右,“市民观察团”20余名成员来到中站区府城街道北朱村村委会前的广场上。这里鼓乐震天,热闹非凡,舞狮子、舞龙、健步走等文体表演正在进行。
远远看见几只大狮子欢腾跳跃、辗转腾挪,为节日平添了许多喜庆和热闹。“市民观察团”成员中的摄影爱好者纷纷拿出相机、手机拍个不停。随后,“市民观察团”成员又来到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昺祠堂、北朱村古民居进行参观。
随同探访的北朱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小爱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北朱村文物保护和民俗文化节的有关情况。
张昺祠从明万历年间修到清光绪年间,历时300余年方才完成。张昺是山西泽洲府人,为彪炳史册的明初重臣,历任兵部尚书、工部右侍郎、北平布政使等职。“靖难之变”中被明成祖朱棣杀害,其家人为逃难隐姓埋名来到北朱村、南朱村等处居住。明仁宗朱高炽为张昺平反,张昺被追赐为“忠烈公”“都城隍”。
北朱村古民居现存97座、367余间,多为清代建筑。古民居多为木构架结构院落式住宅,形式上分一进、二进、三进院落,以四合院为主,为汉民族北方典型的民居建筑。北朱村古民居群数量大且集中,保存较好,是古建筑遗产和古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14年北朱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国家拨款对北朱村许多古民居进行修缮,对古槐街进行改造,对顺祠街立面进行仿古改造。
春节期间,北朱村2019年首届迎新春民俗文化节成为我市文化活动的热点。首届迎新春民俗文化节,是北朱村在连续举办7年迎新春民俗活动基础上创办起来的文化庙会,一方面是为了发掘本地优秀文化项目,另一方面邀请外地的优秀文化遗产项目参加,并将其作为文化庙会的核心进行打造,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文化需求。
坚强有力党组织是保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探访中,“市民观察团”成员发现,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北朱村快速发展的保障。
近年来,北朱村以基层组织换届为契机,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发展素质过硬、作风品行过硬、群众信任的村民进入村两委班子。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等主题教育,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加强班子团结,筑牢战斗堡垒,使村级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造有思想、有力量、有色彩的基层党组织,为全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该村多次荣获焦作市五星级党组织、焦作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单位、焦作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河南省级卫生村、河南省生态文明村、河南省文明村镇先进村、河南省“五个好”村党组织等荣誉。
北朱村民间文化遗产历史久远,异彩纷呈,现有红拳、背桩、舞蹈、腰鼓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村历来就有热爱文体事业的优良传统,举办文化活动既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树立文明村风、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该村组建有农民管乐队、盘鼓队、背桩队、秧歌队、武术队、老虎队、腰鼓队、模特队、书法协会等文艺团体。该村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筹措资金改建道路、路灯、学校等基础设施,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举办重阳节爱老敬老、民俗文化节、除夕饺子宴等活动,充分展示该村的精神内涵和家园文化。
敢闯敢试引领乡村发展
探访后,“市民观察团”成员对北朱村在乡村振兴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敢作敢为精神给予称赞。
“市民观察团”成员杨家卿说:“与一年前相比,北朱村发生了很大变化。村容村貌整洁了,古槐街修缮了,墙壁美观了,群众文化丰富了,这些都得益于该村党组织堡垒作用的发挥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尤其是该村掌门人张小爱的一身正气和魄力。进入新时代,农村发展迫切需要这样一批追梦人和实干家。今年红红火火的北朱村民俗文化节就是证明。”
“北朱村民俗文化节是传统村落活化的有益探索和传统民俗传承的大胆尝试,应该好好总结。”“市民观察团”成员、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陈兴义认为。
“对北朱村的探访,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才是最中国的。我们观看了舞狮表演,舞狮者通过威猛惊险的技巧动作和细腻诙谐的表演,把狮子威武勇猛、活泼可爱的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盘鼓队的穿花、跳跃、分散等表演,让人不得不佩服女将们的扎实功底。舞龙表演更是场面壮观,条条‘巨龙’时而翻腾、时而游走,让人眼花缭乱。参观张昺祠堂时,我听到了一代忠烈的故事;参观修缮后的古民居时,我被古人的建筑智慧深深震撼。民俗文化节,一个小舞台,却是传播中华民间经典文化的大舞台。”“市民观察团”成员翟新全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