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沁阳市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为统领,把中国社会扶贫网的推广应用作为社会扶贫工作的切入点和发力点,着力构建“互联网+社会扶贫”大格局,打造了社会扶贫的沁阳样本,为全国、全省脱贫攻坚大局注入了沁阳智慧和力量。
全省首个中国社会扶贫网信息服务点在沁阳市崇义镇西苟庄村揭牌;在中国社会扶贫网“点赞我的爱心帮扶”活动中,沁阳市位居全国第九名,荣获优秀组织奖和优秀人物奖;沁阳市成功承办全省“中国社会扶贫网+电商扶贫”现场观摩培训会,河南特色馆在我市上线启动;沁阳市作为唯一县级代表在全省中国社会扶贫网集中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上作了典型发言。
2018年11月全省“中国社会扶贫网+电商扶贫”现场会以来,沁阳市电商平台新增销售额17万余元,新增爱心人士注册26000多人,新增对接需求1543个,单位及爱心人士完成对接帮扶1150个。截至目前,沁阳市爱心人士注册67031人,贫困户注册率100%,发布物品需求2968条,对接成功率82.58%;发布资金需求760条,对接成功率96.71%,线上捐赠资金21.5万元,均居全省前列。
社会扶贫沁阳样本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一网统筹”“两个结合”“三个架构”“四支队伍”“五大统筹”。
“一网统筹”提升效能。沁阳市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搭建了贫困户多元化需求和社会爱心资源的精准对接平台,统筹各方力量,开展社会扶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精准帮扶服务。该市以中国社会扶贫网为核心,融合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和沁阳市地方网站多网并行,线上引导电商、合作社企业入驻三级互联网平台,拓宽贫困户产品网上销售渠道。线下通过免费提供办公场地、服务等引导电商、合作社企业入驻服务中心、乡镇(办事处)信息服务站,同时开展“公益销售行动”,形成资金池开展爱心帮扶活动。截至目前,该市已引导20多家企业入驻三级互联网平台,上传产品886种,实现销售额5000余万元,安置就业214人,带动贫困户68人创业。
“两个结合”营造氛围。沁阳市坚持宣传引导与正向激励相结合,提高爱心人士注册率;以会代训与线上教学相结合,提高中国社会扶贫网使用率。目前,沁阳市已评选出15名帮扶标兵、10家中国社会扶贫网爱心企业、3家爱心学校和2家爱心医院。同时,立足业务指导,采取以会代训、线上教学等方式集中开展培训课堂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医院“七进”活动,举办培训班150余场(次),培训各级干部群众1.3万余人(次)。组织扶贫干部进村入户宣传,让大家知晓怎么用、怎么帮、帮助谁、谁帮助等情况,营造了社会各界关注参与的浓厚氛围。
“三级架构”示范引领。沁阳市成立了以沁阳市委书记为组长的中国社会扶贫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此项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按照“县设管理中心、乡设服务站、村设信息点”的三级架构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中国社会扶贫网沁阳管理中心。该市13个乡镇(办事处)设立了信息服务站,20个贫困村和25个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设立了信息服务点,按照机构、人员、设施、场地、制度五到位要求和配齐配强、务实管用的原则,每个服务站配备1名站长、2名工作人员,每个服务点配备1~2名管理员,形成“市级组织实施、乡镇检查落实、村级采集发布”的运行机制。三级架构之间互联互动、无缝对接,确保各项工作规范高效开展。
“四支队伍”延伸服务。坚持“社会扶贫社会帮”的原则,沁阳市开展扶贫志愿者队伍、扶贫志愿服务专家队伍、扶贫形象大使队伍和扶贫监督员队伍“四支队伍”选拔活动,为“互联网+社会扶贫”延长指导、宣传、帮扶和监督的服务链条、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实现了宣传、帮扶、咨询3个全覆盖。目前,该市95支2130人的社会扶贫志愿者服务队利用每周二扶贫蹲点日和定期走访,开展爱心帮扶活动64067次,帮扶群众73849人次;124名服务专家提供技术咨询15036次,解决问题11989件次;89名扶贫监督员对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及运行进行阳光监督;57名扶贫形象大使代言宣传沁阳,成为助推沁阳脱贫攻坚的宣传员和主力军。
“五大众筹”助力脱贫。通过创新开展“慈善、教育、医疗、产业和就业”五大众筹活动,沁阳市社会各界共向1763户贫困户发放救助金34万元、物资价值14万元;为100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4万元、学习用品价值1万元;为50户因病致贫人员每人捐赠资金800元和200元体检卡,为41名强直性脊柱炎和心脏病患者进行诊疗鉴定;创建10家“爱心企业”、3所“爱心学校”、2家“爱心医院”,集中为贫困户服务;在该市13个乡镇(办事处)建立爱心驿站,提供就业岗位900个,带动贫困户400多人;安置公益岗位310个,该市6351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5204人;慈善资金池已募集善款937万元,实现辐射带动该市贫困户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