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社会扶贫的沁阳样本
扶贫动态
驻村更驻心
扶贫长镜头
赵德义:种菜种出“黄金屋”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贫困村之变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2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驻龙洞村第一书记许大斌:
驻村更驻心
本报记者 王 颖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许大斌(右)正在指导贫困户李用连的儿子填写简历。
  本报记者 王 颖 摄
 
   

  2016年8月,受组织选派,中站区教育局电教仪器站站长许大斌到该区龙翔街道龙洞村驻村。两年多来,他扑下身子,迎难而上,帮民增收,带村致富,成了乡亲们最信赖的“村里人”。

  地处中站区北部山区的龙洞村下辖龙洞、白马门、麻地沟3个自然村,总共172户、70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96人。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村民们家家户户都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庄稼地里鲜见绿色的生机……初到龙洞村,眼前的情况让许大斌彻夜难眠,如何让这样一个贫困村富起来,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

  难题从何处破解?许大斌挨家挨户走访,结合龙洞村实际,与村党员干部商议后梳理出致富发展的出路——围绕发展经济这“一个中心”,突出党组织阵地建设和党建水平提升“两个重点”,抓好个体经济、结构调整、规模经营“三个关键”,强化班子建设、基础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四项保障”,实现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的“五有目标”。

  于是,龙洞村的水网开始建设,乡亲们吃上了放心水;电网开始改造,新增4个变压器,解决了村民的用电难题;太阳能路灯装上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建好了……一项项关于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工,村民们的生活环境有了改善。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聚焦产业发展“拔穷根”。在许大斌的争取和帮助下,龙洞村的光伏发电到户增收项目让贫困户年增收1000余元,大樱桃、皂刺、核桃等扶贫产业项目也带动了一批群众致富增收。

  在“输血”扶贫的同时,许大斌还注重让贫困户实现自我“造血”。他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在龙洞村先后办起了电焊、厨师、面点、月嫂技能培训班,培训贫困户200余人次。在他的帮助下,60余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劳动力实现了稳定就业。

  “许书记帮俺闺女找工作,费了不少心。”“许书记安排我参加了盲人技能培训,让我学到了按摩技术。”“许书记鼓励俺两口创业开起了早餐店,家里收入增加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2月20日下午,得知记者采访许大斌,乡亲们热情地围上来介绍。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着多少真情。驻村以来,许大斌真心真情真扶贫,把乡亲们的事情始终记挂在心上。

  贫困户马花娥利用空闲时间在家里做了棉鞋,许大斌得知后义务当起了推销员,在自己的朋友圈帮她卖鞋子,短短半个月,就帮马花娥赚了近500元;五保户何兰金春节去外地亲戚家过年,许大斌得知后不仅帮他订购了火车票,还主动开车送他,把他送上火车;贫困户李用连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遇难题,许大斌多方联系,为其寻找就业岗位……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雨风潇潇。“我将以一个共产党员的真诚和热情,与龙洞村广大干群一道,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以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年轻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许大斌的驻村工作笔记本上,这段话是他勉励自己前行的动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