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一】推动转型升级,在推进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工业转型步伐,加快改造升级汉河电缆项目建设,推动投资30亿元的中农联冷链物流等项目加快实施,扶持维可托镁合金科技等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强的创新型企业持续做大做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现代服务业,发挥已有金融机构和商务楼宇会聚优势,用活用好金源、火马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网络经济、金融服务等现代城市经济,不断增强这些领域的竞争力。做强做大金融业,加大企业上市、挂牌工作力度,引进一批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入驻,积极发展以资本运作、财富管理、企业服务为主的金融总部经济,强力打造金融集聚强区。抢占康养产业发展先机,借助我市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的有利时机,借助黄龙山国家级特色小城镇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初审的有利条件,利用柏友荟医养综合体、日间照料中心等优质资源基础,在康养产业发展上实现快人一拍、胜人一筹。
【着力二】实施创新驱动,在加速动能转换上实现新突破
强化创新意识,敢说敢干、敢做敢当,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制约,敢于突破制约发展障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成为一种文化和精神,深植于干部群众心中。优化创新平台,用好科技引导基金,发挥改革创新奖的激励作用,引导河南企业资源配置中心加深与本地企业和院校的合作,促进彼此之间融合发展,凝聚强大创新动能。全面深化改革,理顺党政职能和机构设置,进一步推进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营造最优营商环境。主动“降门槛”,深化“多证合一”和“电子执照”改革,完善企业落户法人代表“零见面”审批机制。切实“重扶持”,大力宣传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严格落实政策,主动兑现奖励,让这些优惠政策成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金字招牌”。真心“强服务”,继续深化“四个一”项目部制推进机制,深入实施县级领导联系分包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积极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着力三】推动城区提质,在建设精致城市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城区改造抓提速,统筹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加快安置小区建设进度,让搬迁群众早日回迁。同时,着力推进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腾出土地的有序出让,科学规划、精准招商,加快高品质城区建设步伐。坚持“四城联创”抓提升,把“四城联创”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集全区之力、聚全民之智,不断补齐本区在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短板,让城市美起来、亮起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城乡融合抓提质,立足于全域城镇化,加快推动黄龙山片区7个村与特色小镇创建深入融合,以特色资源带动小城镇产业链的发展。聚焦农村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逐步实施农村污水管道联通城市管网,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双延伸”,不断提升环境质量。
【着力四】突出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打好“绿色牌”。抓住开展“国土绿化提速 建设森林焦作行动”的契机,积极推进南太行生态治理项目,以中星街道巡返村宕口修复绿化为龙头,在最需要绿化、最难绿化的矿场开采断面上挖坑修坡、覆土还绿、借势造景,为矿山断面生态修复探索新路子、种好“试验田”。大力推进以南山路生态廊道为线,将巡返大庄园、药王庙、三利达弓箭文化旅游区、卢亮沟户外出发营、黎明脚步公园串成一条绿色生态珠链,最终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念好“山字经”。利用好北山生态修复成果和沿山自然资源,把山地资源、生态环境和气候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利用全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契机,把黄龙山片区打造成“山水林田湖草”和谐伴生的综合旅游板块。加快完善生态旅游管理体制,推动景区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和水平,提高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效益。
【着力五】改善社会事业,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
激励群众“勤劳之手”,完善就业服务机制,统筹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劳动就业技能,让群众就业有渠道、致富有门路,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着力补齐群众购买力不强的短板。善用市场“无形之手”,要积极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研究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实现更充分的就业和更稳定的创业。用好政府“托底之手”,增加民生投入,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护航经济、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攻坚等专项活动,进一步落实依法逐级走访制度,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推进山阳区社会事业健康稳定发展。李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