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过去的一年,博爱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一年来,坚持高质量党建,“航标党建”等四大基层党建品牌荣获全市唯一的党建工作创新奖,“未巡先改”政治巡察模式荣获焦作市廉洁组织管理创新奖;坚持高质量发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达8.5%,税收比重达到67.7%,为10年来新高;坚持夯基蓄势,城乡总体规划、高铁新城和北山水系规划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事项取得新的突破;坚持务实苦干,年投资2660万元覆盖所有平原村(街)的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正式运行,总投资5.7亿元涉及近20条道路大修的城市建设PPP项目包顺利落地,文化路已开工建设,荣获“焦作市2018年度‘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先进县”称号;坚持担当有为,内蒙古河南商会、县罐头厂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坚持执政为民,“三大攻坚”全面推进,扫黑除恶扎实有效,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全县公众安全感和对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在全省排名较2017年分别提升了33位、68位。
——— 成绩单 ———
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较去年年初增加2.3亿元、11.4亿元。
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亿元,增长8.5%;税收收入增长24.1%,税收比重达67.7%,税收增速和质量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更加宜居
经营性煤场从184家缩减至5家。森林抚育、农田林网等绿化超过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2.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9.1%,绿地率达33.3%,达到国家园林县城标准。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全年民生支出15.3亿元,增长1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7%。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达30761.9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907.7元,增长8.7%。新增城镇就业68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加快转型调结构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一是工业转型步伐加快。全面实施“三大改造”,金隅公司矿山破碎机改造、恒裕碳素超低排放改造等15个项目建成投用,金鑫恒拓、华岩实业销售收入分别增长57%、40%,税收收入分别增长108%、233%。新开源公司成功收购美国BV生物科技,益德气瓶质量检验中心成为全国唯一的气瓶检测人员培训考试基地。二是发展载体持续夯实。成功签订共创郑州经开区(博爱)实验区合作协议,打通了郑州产业转移通道。豫北LNG应急储备中心落地开工。产业集聚区实施亿水源公司铝酸钙粉、北星公司精密机械等1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1亿元。全年区内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18亿元,增长8%,从业人员达到2.7万人。三是“去降补”成效逐步扩大。盘活三泰公司、贝斯特公司等6家企业闲置资源,累计解决北星公司、鑫桃源公司等企业重大发展难题30余件。全县企业煤炭消耗总量降低16.5万吨,煤炭产能实现大幅退出,存量资源配置不断调优。
抢抓机遇植优势
第三产业持续壮大
一是全域旅游稳步推进。《博爱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通过省专家评审。天井关大峡谷一期、知青村等10个项目建成投用。全县A级以上景区达到10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荣获“河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称号。二是电商品牌叫响全国。成功召开全省电商扶贫现场会,积极发展电商的做法被商务部面向全国推广。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和省地方标准5项。荣获“电商示范百佳县”“豫货通天下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县”等称号。三是商贸物流逐步壮大。豫北现代物流园成功申报省级物流园区,金城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许良竹木交易市场开工建设。特商区内企业达到136家,从业人员3300人,纳税额达8600万元。四是金融服务创新发展。引进中原银行,博爱农信社成功改制农商行,伊赛公司上市工作有序推进。新增新四板挂牌企业16家,全县金融业税收完成7230万元。
砥砺改革添动能
发展活力有效提升
一是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审批服务事项972项。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机构改革稳妥推进,国土、林业、环保等改革扎实开展。二是招商引资步伐不断加快。全年新引进项目49个,南太行山水综合体、铁路无水港等重点项目顺利签约。三是创新创造活力逐步增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总数达到7家。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四是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力度加大。严格债务预算和限额管理,摸排上市挂牌企业股权质押情况,严格管控小额贷款,重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增强功能提品质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一是规划编制取得新成果。城乡总体规划、高铁新城概念性规划、北山水系一期可行性研究编制完成,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等10项专项规划初步完成。二是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实施百城建设提质项目80个,完成投资12亿元。发展大道快车道建成通车,文化路和广兴路大修、月山寺旅游路建设有序推进,太焦高铁项目占地区域内民房及大田征迁全部完成。新发展燃气用户6300余户,集中供暖面积达到75万平方米,县城东部用上优质的南水北调水。开工建设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完成幸福河截污工程,新建、改建公厕56座。碧桂园、河南建业等知名企业先后入驻开发,群众居住环境更加优美。三是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开展“四城联创”“全城清洁”以及城区经营秩序整治,完成团结路等3条道路两侧建筑外立面改造和弱电入地,拆除违建3.2万平方米,治理违法经营1.2万起。数字化城管和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正式运营。四是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国家园林县城”创建通过省专家组初审。完成117公里“四好农村路”创建任务,在历次全市观摩评比中排名领先。实施人民路(博爱段)和博温路绿色廊道、5条县道绿化及5个游园建设,新增绿化面积100余万平方米。许良镇于庄村、寨豁乡方山村2个村被评为省级传统村落,磨头镇狮口村、清华镇街道太子庄村等4个示范村(特色村)建设初见成效。
提质增效育特色
现代农业取得实效
一是脱贫攻坚取得新进展。投入专项资金3825万元,完成124个扶贫项目,8个村退出贫困村序列,2448人脱贫。完成危房改造105户,医疗救助贫困户1828人,享受托底待遇3914人,合规费用内实现全额报销。荣获“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县”称号。二是农业现代化实现新突破。先后与以色列索利公司达成“中以(博爱)高效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合作备忘录,与荷兰普林斯集团签订100万平方米现代化温室项目协议。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三是农业规模化得到新提升。成立蔬菜合作社协会和电商协会,新增新型经营主体52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累计达624家。伊赛肉牛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积极打造小底富硒樱桃品牌,注册豫博天赐蔬菜等10个农产品商标,农产品影响力和附加值有效提升。
狠抓源头重治理
生态环境逐步优化
一是蓝天工程深入实施。扎实开展燃煤、扬尘、“散乱污”企业等专项治理活动,“双替代”完成1.57万户,全年空气优良天数等指标均居全市前列。二是碧水工程全面实施。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完成投资4750万元。深入推进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工作,清理河道垃圾1.5万立方米,城乡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三是净土工程取得实效。完成11家规模养殖场的配套粪污处理设备建设,配套率达90.7%,土壤污染防治和监管有效加强。四是生态建设步伐加快。编制完成国储林项目可行性研究,完成太行山森林资源培育4万余亩,竹林重点管护面积达到3500亩。
以人为本惠民生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实施重点民生项目23个。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博爱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区。完成各类技能培训4万余人次,发放创业贷款5150万元,974人实现返乡下乡创业,带动就业6000余人。公租房分配761套,实现应保尽保。二是公共服务更加完善。新华小学建成招生,县二中教学楼、孝敬中学教学楼等8个项目顺利完工。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较上年增长56.8%。在全市率先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第三方评估,荣获“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称号。建成1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展中原大舞台等一系列文体惠民活动。三是社会环境更加和谐。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积案清零,百日攻坚”等活动,全面打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务实重干保本色
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法治建设更加坚实。坚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16件,政协委员提案172件、建议案2件,办结率均为100%。二是行政效能有效提升。全年网上受理各类行政权力事项2.4万件,办件量全市第一;主动公开各类政务信息2.3万件,办理群众热线、网络留言1278条。三是廉政建设持续深入。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整治“四风”,全年办理精准扶贫、环保攻坚等重点工作执行不力问题17起,问责25人。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博爱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