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国总工会表彰 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
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福建广东等8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商合杭高铁正式开始铺轨
人勤春早
2018年法国有超过11万人学习汉语
廉语金典
通 知
献血救人,我们“医”不容辞
通 告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廉语金典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特别是王安石变法中又出现了一些状况,比如“青苗法”顶层设计的本意是当农田青黄不接时,官府拿出有偿资金贷给农民,到秋收后连本带利收回。这有点像今天的政策性银行,既可以让农民渡过难关,又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本是“双赢”的好经,结果被基层的歪嘴和尚念歪了,一些贪腐官吏趁机几倍加息盘剥农民,并变成强行摊派,导致民怨沸腾。与王安石的急躁冒进、一意孤行和不通庶务相比,司马光在政治上深得中庸精髓,老练稳健而又洞明世事。《许彦周诗话》中有这样的记载,说宣和癸卯,仆游嵩山,峻极院后檐壁有诗四句云:“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争似满炉煨榾柮,慢腾腾地暖烘烘。”其旁隶书四字曰:“勿毁此诗。”寺僧指示曰:“此四字司马相公亲书也。”榾柮就是树根疙瘩,烧成炭火会持久温暖。以司马光当时的心态,是不是希望改革要慢慢来呢?我个人认为,司马光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和,在本质上都是为国为民的纯粹君子之争,绝不是为了一己私利,都有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的忧患之思,也都有扶大宋江山与解百姓倒悬的宏图大略。王安石在痛恨司马光之余由衷地道出:“司马君实,君子人也!”司马光对王安石的看法也仅是“介甫无它,唯执拗耳。”就是说王安石只是脾气有点倔罢了。面对身为副宰相的王安石的咄咄逼人,司马光识时务地选择了隐退。曾有人劝司马光弹劾王安石,司马光却一口回绝了他们:王安石没有任何私利,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洛阳,司马光写了一首《客中初夏》的七言绝句:“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表示自己不会像柳絮那样随风摇摆,而要像葵花一样忠心不二,虽然暗含对王安石变法的不满,但绝非恶语中伤。后来苏轼也写了一首《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王安石变法失败后,主持改革的“新党”被称作“熙丰小人”(即神宗两个年号熙宁、元丰的合称),苏轼把改革派比成“阴影”,两诗相比,司马光显然要恢宏大气得多。

  至勤。有人说司马光的一生主要就干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反对王安石变法,另一件事就是编写《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上疏请求外任,后居洛阳15年,主持编撰了294卷近4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司马光建了个独乐园,既是寓所,也是书局,其书局在汴京时已奉诏成立,到洛阳后,便把书局由汴梁迁到洛阳。在写《资治通鉴》期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时刻警惕自己不要贪睡:头枕在这样一块圆木上,进入梦乡后,身子只要稍微一动,“警枕”就会滚动,将自己惊醒,惊醒后的司马光立即起床,继续握笔写书。《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两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下迄五代末年,横跨1362年,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了深刻睿智的总结概括和分析评价,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新注资治通鉴序》)

  至廉。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担任过皇帝的顾问,官居四品,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15岁之前一直跟随父亲,耳濡目染,一生“于物澹然无所好”。北宋士大夫有纳妾蓄妓的风气,司马光和王安石、岳飞一样,是极为罕见的不纳妾、不蓄妓之人。妻子张夫人终生未育,一次,她背着司马光买了一个丫头。丫头指着一本书:“请问先生,中丞是什么书呀?”司马光板起面孔拱手答道:“中丞是尚书,是官职,不是书!”丫头无趣,失望地走了。还有一次,司马光到丈人家赏花,张夫人和母亲又偷偷地安排了一个美貌丫鬟。司马光生气地对丫鬟说:“走开!夫人不在,你来见我作甚!”司马光后来收养了族人之子司马康作为养子。 (44)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